close

17201247_10210383263516252_925726898107045881_n.jpg

記得有一次在〔親職商談室-家有少男少女]的演講場子,青少年家長在會後留下來問問題,某位家長跟我說
「老師,透過你的演講,我知道他們現在需要什麼,可是你知道嗎?我兒子都關在房間裡面,我要怎麼跟他溝通?」
我看見家長挫折的表情,這個表情很熟悉!在校園中,我們不乏見到家長著急的來電或諮詢,問問自己家孩子怎麼了
於是這一瞥,瞥見家長心中的著急和被拒絕的挫折感。
 
很多青少年都不知道,其實身為父母也是很玻璃心的,家長會說狠話,不是要拒絕他,而是感到無助和挫折;
 
相對地,
 
很多家長也不知道,很多青少年孩子說狠話、態度差,心理面其實也有害怕,所以先下手為強。
人類發展有兩個階段正在發展自主性,第一個是在兩三歲,開始牙牙學語,卻是豬狗討厭的不要不要階段
第二個就是「青春期」,但青春期的他們已經逐漸人高馬大,心智年齡和語言成熟,與兩三歲實在是此一時彼一時。
他們的情緒語言包括家庭學習、被同儕影響、還有大環境因素,難怪讓父母感到疲於奔命。

看他們似乎「長大了」心理面覺得他應該要自己會想,也在掙扎是否放手,卻不知道到底要放到甚麼程度,
他跟同學出去要不要管他?要不要補習或者接送?在房間一整天玩電腦要不要管他?
風箏要飛往哪個方向,手裡拎著風箏線的父母可說是,戰戰兢兢著。
 
其實,重點不是在於「要不要管」而是在於「要怎麼管他!」

相較於小學時期的青少年,沒有這麼溫順和聽話,是因為他們在這時期發展的重點已經有所不同了。
小學時期注重被增強,被信任、有點數獎勵制度,他們會很容易感到自信心、增加練習的意願。
國中階段要慢慢發展出對自己的看法、對人際互動的判斷、對功課(工作)效率的掌握以及社會化的功能
你不可能要小學生出社會,因為社會有溫情有險詐,需要機靈的判斷、以及心智的能力和情緒智商。

所以,這個時期的他們,加上賀爾蒙的變化,會變地有點「奇奇怪怪」
想像你翻著自己國中時期的照片,「我的頭髮怎麼這樣」「那時候很瘋偶像欸,現在怎麼覺得還好」
「我怎麼跟那個同學這麼好,可以整天年再一起」我們都需要這個奇奇怪怪的時刻,就像陶土塑型,才有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形狀。

也因此,
他們有看似賭氣、有囂張的氣焰,有彆扭的鬧情緒,也有對未來的想像、有對生活不滿的改造,只是在他們還沒有支撐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的時候,這些想像就變成嗆聲或關起房門!

如果不是從家裡面著手去關心和討論,有些孩子意氣用事想要找外力,就變成找朋友、找幫派、找錢源、找情感的支持、找只認同自己的對象的問題行為。繞了一圈回來,霎時發現青春歲月已過,看到同學都已經在不同的位置,比較之下,對自己的人生感到願對,怪東怪西。
 
所以,當父母挫折地說,”都長這麼大了”、”等他自己會想,我也沒辦法”,但往往”等”他們會想”的時候,早已事過境遷,他們錯失放膽學習的良機,更措施學習情緒控制的能力!當然,青少年的衝動特質,是常常讓家長看不穿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其實,孩子會推開我們是有原因的,也許我們無法直接聊天談出來,也許可以1.從身邊的朋友去了解、2.筆談(寫交換日記的方式說說彼此的看法)、3.找他信服的長輩適時地釋放訊息、4.提供書籍或者訊息讓他了解(但一次不要太多,會難以吸收)5.留溫馨小紙條,千萬不要用line或者臉書訊息,把一連串的不滿和希望他改進的部分,一次長篇大論傳出去,這樣更容易換得「已讀不回」的結果!
 
其實他會把我們推開是有原因的,我們不用緊抓,需要適時地相信他們,稍微最傷人的,是父母的謾罵和譏笑,你只要記得,他的反應有多強烈,表示他就有多在意。他們要的是「被允許」「一次次教導」「一次次練習],不是謾罵和嘲笑,或者一味的盲目相信卻沒有教導。
 
有毒的語言包括「早就跟你說了吧!」「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我小孩」,我們可以激勵孩子,也可以適時刺激他,但要因孩子的特質而異,更何況,"你怎麼這ˋ麼笨"這種早就超越激勵的範圍,這是人身攻擊。
你得知道,當我們承受不了孩子笨拙,其實是父母的自我對話。你受不了他是你的孩子,是你的一部分,受不了你被他扯下去變笨拙,身為父母的修練也在此,父母這些自己無法消化的情緒,和自我對話得收得好好地,因為第一。對孩子沒幫助,第二。更會增加你自己和他相處的挫折感!第三。他對別人,更是複製了這樣一個沒信心又想發動攻擊的狀態,人際的學習方面受影響。

其實, 
他們在此時,需要智囊團,需要軍師,需要我們提供訊息,讓他們長出判斷的腦袋,唯有長出判斷的能力,他們才會有自信的態度,並且在”挫折和自信”的情緒起伏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定位就像是穩定的浮板,讓他們去嘗試,父母的腳色不是船艦,是他們的浮板和救生圈,慢慢地在遠處看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去游水,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心退位了!
 
身為父母,要垂簾聽政一輩子是最辛苦的!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一輩子的,我在實務現場看見
”有些孩子沒有自己的能力,一輩子窩在父母身邊,長不出自信”、
”有些孩子長期受父母訕笑,最後,長出外表溫順卻憤怒的內在”、
”有些孩子會誤以為父母要有舞台,自己得闖出個什麼禍,才讓他有舞台”等
這些孩子在內在的人生信念,都是我們不樂見的!
 
我們得說,青少年孩子的耀武揚威、得意忘形、眼高手低都是過渡時期。
面對這個時期的陪伴,我們可以做出聰明的抉擇「還政給他」,我們給他建議,他們相較於小學生的態度,可能會是「先推辭在採納」,"先推辭再採納",是青少年時期發展的重要反應,因為他們要長出"自己判斷"和"我真的對你的想法認可"的認定,他的大腦在發展過程才會完成出自主的能力。如果他一位聽信家人的說法,你也可以同理可證對同儕的想法沒有判斷力,這是更危險的!

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訊息,你可以聰明的給錦囊,或者請「三娘分批教子」,關鍵點在"分批(分段落、分時期)"給予建議,透過不同人的觀點,讓他歸納出自己的結論,然後會回來跟你說或討論。

當他回來跟你討論,我們不要著急,只要等他想通了,不要酸他"早就說了吧!""你自己不聽",你現在得大大的肯定他”對對,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我只是推你一把”他會喜歡上被推一把的心境,喜歡跟你討論,因為在你眼裡,他是個會想、有智慧、有判斷力的人;而不是"你最對他永遠很笨",當他長出"他會想"的想法時,他就會長出一些自信心,並且允許你當他的智囊團之一。

有時候,面對親子之間重要的規範,我們就得強勢地提出一些道理說服他,例如為什麼使用手機的時間規範,家規的限制,講出道理和原因,或者時間限制,讓他知道為什麼要被禁止,為什麼別人家行我們家不行,要到甚麼時候可以這些都是重要的!他們要一個原因和理由,好讓他們遵循,所以我們得有些道理,然後還政給他,讓他成為自己人生掌舵者之前,我們不奢求有美好的掌舵經驗,心靈捕手裡有句話「經驗總是先考試,才讓我們學習」
 
身為父母不容易,我們要放輕鬆,嘗試新的相處經驗,然後維持一陣子,建立孩子的習慣,你會發現,青少年孩子不僅僅是想離開你,他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試試看,然後,他們需要你,因為無論你是怎樣的人,都是他們人生的榜樣和嚮導!
 
 




* 本篇文章由同步刊登於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文章,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圖片授權自李昌周攝影師,版權歸拍攝者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