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個城市,與一群對自己負責的女孩男孩們同在,真是個美好的緣分....>
這次的活動是在【敏惠醫專】,很開心能夠和另外一群15-20歲的孩子一同度過這段時光,
對於主辦單位的邀請,
我不得不說..看見筱青老師對帶學輔志工們的用心,也回應著我內在這份帶領的熱忱!
看到妳這麼用心的對待孩子們,以及孩子們用心的看待自己~
這次的前往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值得!!
【按圖索驥 效能彰顯 五步驟】
工作坊的課程,我總會花很多時間細緻的設計,試圖協助學生們能夠有個別化的協助!
內容從妳想要什麼開始!就是一開始必需要定位的向度...
在生涯探索內容,以現實治療的觀點切入是我會帶領的方向
所以,在我所設定的生涯介入地圖裡面,
參與者一樣可以從「妳想要什麼?」開始(*這個想要仍然可以納入他人的期待和所有關係的期待)
遠景鋪陳 到盤點資源 檢視目前的作為後,需要進行強悍的評估
直到,推展到第五步驟 「你的計畫是什麼?」
這個計畫的設計 如果要回應你的渴望,
就必須要鎖焦的非常內控(由你個人獨立完成,而非你去要求他人完成)
按:內控的概念非常重要,它可以說是個人是否過的幸福快樂的關鍵!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妳想要變有錢,絕對巴望著錢會自動來找你,而是想著「自己要怎麼賺,才會有錢?」
整場藉由活動的安排,協助你更釐清妳想要自己成為的~以便理解你目前擁有的
【優勢探索和個人化探討】
從參與者的分組討論中,更可以細緻的帶到個人的優勢探尋~~
這次的活動,期待能夠更引發學生們對自己的優勢探索,
期待能夠在短短的六小時中,協助成員更理解自己的獨特性,和尊重與他人的差異性,
試著由看見自己的獨特性,找到自己在團隊中適合的位置!
其實以生涯發展的觀點而言,...15-17歲正值生涯探索期中的試探期,
這時候最需要以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機會,思考在職業領域和工作層級的可能性,
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可能對於自己喜歡的科系已經有初步的選擇和喜好`'
然而,18~21歲則是正值生涯探索的轉換階段,
轉換階段最重要的是在銜接就業市場中,能夠注重現實的考量並以自己的認同和喜好
作出一般性的選擇,並且接受相關的職業訓練,以便作出生涯定向!
在每次的工作坊帶領中,我都會以【年齡】和【各校特色的不同】納入帶領設計的考量
實則因為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學校和地區的孩子,
所需的課程內容應盡量 個別化、按照各地的差異性設計!
我很期待能依照自己在帶領上的用心和貼心,於設計方案和事前多下很多功夫,
盡我所能回應各方邀約的獨特需求,陪伴各個孩子走專屬於自己的這一段~: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