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塵勞」這個詞最早出現日本文豪<井上靖>的小說作品《我的母親手記》,他在小說中約略是這樣描述喪偶的年邁母親的,摘要內文如下:

「父親對她的頤指氣使不再,而她對父親的冷淡也無存。準此而言,父親和母親之間的借貸關係是徹徹底底清理一空了。母親今天晚上追憶起下雪天出門接父親、擦軍靴、做便當等等事情,基本上不能說是苦差事吧。她實際上做這些事的年輕時代,一定也不會把它們當作苦差事。雖然不是什麼苦勞,可是等到年紀大了以後回頭一看,有如長年堆疊的塵埃一樣,那些事也就變成相當的重量積壓在母親的肩上。活著就是這樣,時時刻刻都有看不到的塵勞,飄降我們肩上,而如今的母親正感受到它的重量吧……塵勞這種東西,或許只會積壓在女性的肩上,那是漫長的婚姻生活中,無關愛恨,做丈夫的只會留給自己妻子的東西也說不定。一天天,說不上是恨的恨意,緩緩積存在妻子肩上」

這本作品後來被改編成電影播出,引起一陣迴響,在舊時代中男女不平等,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所有的家務和勞務,都是不計酬勞代價的「應該」,加諸在女人身上,變成一種塵勞。這在前陣受到時代共感很深的<82年生的金智英>中所描述社會加諸在女人或者母親身上的塵勞,這齣影片還被一度受封為「生存在這個時代所有年齡層必看的電影」,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故事,為什麼會引發社會的迴響或者指責和討論,因為他有共感,每一段都喚起了觀眾的共鳴和覺醒,這些困境和折磨無論在1975年代,又或是2018年的韓國,甚至是在台灣你我身邊,要覺醒,是整個社會的喚醒和關注。

我們橫跨這兩部作品,看見女人在年輕到晚年的塵勞,所帶給女人的身心疾病和折磨積勞成疾的狀況。

尤其是現今台灣社會大多都是小家庭的組合,跟過去大家庭式的組合已經不甚相同,所謂「婆媳問題」也大多轉向關注於「夫妻問題」,尤其資訊爆炸的現今,根據調查指出,最容易離婚的族群莫過於「剛生孩子頭幾年」,這個年代的中堅世代,要肩負承上啟下的重要責任。在台灣,經濟並沒有變好,中間世代的夫妻,迎向的是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組合,承上啟下需要照顧或者花費,加上可能揹房貸車貸,網路世代中對於怎麼教養孩子更有各家說法做法,夫妻之間彼此若無法成為夥伴關係,很容易在家務分工、生活開銷、投資理財、薪資付出、養兒育女間,無形間加諸在對方身上更多的壓力而不自知。時代轉換,家務並不會變少,兒女的照顧更不會變少,若請育嬰假的那一方,在家中要承擔的更是無形和「被視為應該」的諸多勞務。我認為塵勞的概念不只是在太太身上,先生身上也,

無論是先生加諸在太太身上的「應該」,和太太對先生叨叨念的「種種應該」,都是造成彼此生活更大壓力的更大來源。

尤其是最親的人,彼此說話的分量和對對方的影響力更大。日本大學副教授&循環器官科專業醫師石蔵文信曾提出「夫源病的概念」指出90%太太生病都是先生造成的。

但其實伴侶是互相影響,在實務上,許多先生來諮商指出,當太太晚上只要發出「嘖」的聲音,他就會動彈不得,瞬間回到那個被指責的孩子,最後只能用生病躲過所有的指責,卻發現自己真的身體越來越差「很害怕真的這樣死掉」,有些先生則是用逃避的方式,躲避太太的指責,卻也被太太誤解成置身事外,最後,造成更大的惡性循環。石蔵文信醫師指出,其實我們有更大的身心健康練習,應該是「正視自己的感覺」,生氣就是生氣,討厭就是討厭,「說出討厭」有助於身心健康。

許多夫妻到最後,

先生覺得太太是家裡面只會叨叨碎念的負面催狂魔,造成他心悸、恐慌、頭痛和倦怠,無助地發問「她真的很有事?」;

太太覺得先生是家裡無用的巨型家具,身體痠痛、失眠、心律不整,也無助地發問「他到底是能幫上什麼忙?」

「講也講不聽,聽也不會懂,算了!」雙方都覺得自己的人生被對方毀掉了。

這些除了日常做不完的家事分工,還有情緒上的勞務,都是「現代塵勞」變形,很多先生上班後,包辦下班後的一切家事,回頭看老婆獨自在房間裡面看電視,一切都丟包給他的過程,就像上兩個班,卻因為新好男人而有苦說不出,感到不公平,卻也吞忍下去!我們無法小看伴侶身上的身心疾病,多半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勞務所造成的,「家事及工作的平均分工的即時溝通」在日常就要練習提出和討論。而不是當家事壓垮了誰,得了身心疾病後,另一方要不變成眾矢之的帶著遺憾過日子,或事感到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反倒讓得了身心疾病的一方感到更孤單。

「伴侶」除了相伴彼此之外,有更多的現實層次需要溝通,在溝通的過程,只要你覺得委屈了、難受了,都是好時機提出討論,否則當討論起怨時,語氣差、感到我做家事比較多比較了不起,又或是覺得自己對家庭貢獻比較大就苛責另一半等,這些方式都是兩面刃,不但達不到溝通的效果,反倒是讓對方感到被指責而下意識的防衛起來。當我們將塵勞一 一的拿出來討論並取得共識,就有機會成為彼此絕佳的夥伴,例如:在子女教養上,誰爬文做功課的多,誰就為主,另一個人為輔,而不是一直質疑對方的作法,自己卻完全提不出建樹,只覺得我賺錢比較多,就可以一直質疑對方要求對方;又或是在家務分工上,隨時被視為女傭或男傭的另一半,所作所為都變成應該,不被感謝和珍惜,就更容易造成塵勞的那一方病倒或得到身心疾病。所以,當另一半生病時,你也可以想想自己加諸在對方身上的塵勞有哪些,又或是現在在你身上出現的症狀,那些跟你的伴侶有關,在這些問題上其實也有不錯的解方如下:

1.小吵架有益健康,請常常吵,常常溝通,並且每次溝通都要想著「我現在說的話,對我們的關係有幫助嗎?」

2.吵完之後,往未來看「我們彼此在未來,可以為關係做些什麼?(列出可作為的清單)」

3.戶外活動和室內活動,可以暫時分開進行,伴侶雙方可以擁有自己的小確幸和小旅行,給予彼此一些喘息

4.男生都需要男朋友,女生也需要自己的女朋友:增加友伴,將拓展兩人世界或者一個家庭的話題。

5.如果你的另一半開始有自己的藥袋,理解他生病的部位,並且關心他的不只是病,而是他需要尊重和愛。

6.增加紓壓的工具和偶爾將家務「外包」,像是華人逢年過節大掃除,要家裡煥然一新,請別加諸在對方身上,外包家務吧!

7.增加日常紓壓活動,例如:卡拉OK嘶吼、打SWICH、或者聯合其他家庭一起去露營、爬山,到海邊與大自然接觸等。

塵勞,是有跡可解的,我們來人世間這一遭,無須加諸在對方身上更多壓力,成為彼此的怨偶,解怨有解方,無論你現在的年齡多大,和伴侶之間的關係如何,讓彼此成為此生無悔的選擇,靠的不是創造更多舊帳可以翻,或是更多遺憾可以償還,跳脫彼此相欠債的借貸關係,擺脫一下依賴,珍惜彼此的付出,唯有珍惜和感謝,能夠改寫你們之間的故事成為此生真正的夥伴!

 

本篇刊登於親子天下

 

 

 

日本昭和文豪「井上靖」,在其自傳體小說《我的母親手記》裡,曾經這樣描述晚年喪偶的年邁母親:

父親對她的頤指氣使不再,而她對父親的冷淡也無存。準此而言,父親和母親之間的借貸關係是徹徹底底清理一空了。母親今天晚上追憶起下雪天出門接父親、擦軍靴、做便當等等事情,基本上不能說是苦差事吧。她實際上做這些事的年輕時代,一定也不會把它們當作苦差事。雖然不是什麼苦勞,可是等到年紀大了以後回頭一看,有如長年堆疊的塵埃一樣,那些事也就變成相當的重量積壓在母親的肩上。活著就是這樣,時時刻刻都有看不到的塵勞,飄降我們肩上,而如今的母親正感受到它的重量吧……塵勞這種東西,或許只會積壓在女性的肩上,那是漫長的婚姻生活中,無關愛恨,做丈夫的只會留給自己妻子的東西也說不定。一天天,說不上是恨的恨意,緩緩積存在妻子肩上,如此一來,丈夫成為加害者,而妻子就變成受害者。

這本小說雖是1975年由講談社出版,實際書寫以及井上靖觀察到母親肩上所謂的「塵勞」,應該更早於1975年。井上靖過世21年之後,小說改編成電影,由「樹木希林」飾演母親一角,看電影當時,彷彿看到樹木希林肩上的塵勞,雖是無形的譬喻,因為先讀過小說,也就鮮明意識到塵勞在女人肩上堆疊的重量。同樣在「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作品〈比海還深〉、〈橫山家之味〉,樹木希林飾演的年邁母親肩上,也真的有那種稱之為塵勞的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