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01503_10217380436161195_1050918702796505088_n.jpg

        連假期間,小孩不用上學,大人也不用上班。外面下起綿綿細雨,全家就宅在家裡面,每天Emily都是最早起床,只要她醒過來,我就會跟著起床泡奶、換尿布、陪她玩一會兒,連假期間,也不例外,但這天老公起床後,一晃眼就不見了!

        因為起得晚,等到將近中午時,老公問我早午餐想吃什麼,他騎著摩托車穿上雨衣,就趁著雨變小連忙出門去拿餐。這時,我把孩子抱出去,在家晃了一圈,才發現,昨晚的奶瓶奶嘴正躺在熱騰騰的消毒鍋裡面正在烘、打開陽台的門,發現洗衣機正在運作、走到廚房發現垃圾已經清空、最後到浴室間,發現孩子的衣物已經都洗好吊起來了,心頭浮上一陣暖意!
     
       我們曾經因為誰請育嬰假、誰付保險、誰付家用和貸款、誰付孩子學費、生活用度開銷要怎麼算有許多討論,現實生活中,也得考量上班時間和距離長短、家庭事務分工、誰在哪個時段花時間陪孩子、怎麼陪伴和規畫假日生活,有許多磨合。
這些被生活瑣事追著跑的感覺,相信是每對進入婚姻的夫妻無人能避免。誰不想錢多事少離家近,長輩若身體健康,並且能住附近幫忙看孩子,更是絕妙。這對一個正在拚經濟的中生代家庭來說,也許是最佳的安排和選擇。但倘若現實狀況不允許,每一項都會是每個進入婚姻生活裡,除了甜蜜之外,現實中得面對的挑戰。

       這讓我感到要為婚姻做準備,還有一點需要先做事前的心態預備就是「婚姻如事業,而我們正是”婚姻合夥人”」!很多人會說,夫妻不是和共同經營事業,這樣的說法是為什麼呢?因為多重角色混雜交錯之下,很容易吵架,有錢的因素、體力的因素、還有角色預期的因素(你到底是我老公,是孩子的爸,還是我的工作夥伴)等,這些角色方面的預期,常會讓夫妻彼此之間因為預期不同亂了腳步而爭吵!
但其實,進入婚姻本身,就是種政治,也是種事業!試想:在時間、體力、精神、金錢、家事分工、假日時間的安排和分配等,都再再顯示彼此之間投入的程度,和所謂的「公不公平」,如果其中一方呈現出”一腳內一腳外”(投入程度不同的意思)就容易出現摩擦和不平衡。如果再加上姻親之間的意見和參與、小孩教育的投資和陪伴等情境題,狀況就相較於交往期間是更加複雜。

        有一段時間,因為先生晚下班,回家時小孩幾乎都已經睡覺了,而我們的對話因為身體的疲累,也剩下家庭事務的報告,一開始我感到匱乏,我相信先生也察覺到這樣的失衡,所以他極力的打電話回來參與,但對於無法第一時間參與感到愧疚。而我也不想造成他的擔心和壓力,顧慮彼此之下,就變成說不開但又難解的複雜心情,這樣的難題,每逢週一到週五,就會周而復始。這種感覺像是我變成經理人,他就像雲端那頭的老闆,事前下命令和order,事後又要follow進度,因此,我曾經感到失調和沉重,因為除了向雲端老闆例行報告進度之外,還要擔負起回去現場操作的執業員!而他,對於現場都只能隔一層,在當下的參與度變低,也讓他感到無力,只得用假日努力參與和修復,變成他假日想休息,我就覺得他在偷懶,這樣的誤解,讓兩個人都很心累。
 
       後來,我們調整了步伐和心態,以「合夥去經營一個家」的方式轉換思考,並進行理性的溝通,就不會卡在「誰付出多誰付出少」這種選項,而是調整出有效時間分配的確切分工。事業合夥人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根據智庫百科指出,事業合夥人的概念,包括三個部分,我們依序把他運用在婚姻生活中,如下:
1.合夥人持股計畫,這在家庭中包括錢的投入、持有對家庭的責任和彼此投入的程度
2.事業跟投計畫:因考量資源有限,應該考量有限的資源該如何變成最大化的資產
3.事件合夥人管理,轉變成扁平化,這在家庭和婚姻關係的運用則是表示我們是平行而非階層的夥伴關係。在我和先生的關係中,不因為彼此收入多寡,或者誰是否從事生產而貶抑彼此的關係,因為彼此有為家庭投入的方式和辛苦的地方,所以第三點是家庭關係的基礎,如果沒有互信互賴的信賴關係,就容易在不平衡的點上爭執。

        如此一來,我們發現家庭事務分工和彼此的失衡心理,似乎被弭平不少,而心態和心情處理了,事情似乎變得容易多了,我們將重視的點一一列出清單,在有限的時間規劃中,有效安排病擠出一些時間進行兩人世界的約會,運用有限時間專心陪伴小孩,並杜絕3C保母,而且在家事分工方面,也變得更想運用零碎時間去協助對方完成,義無反顧當對方的神隊有,達到整個家的共好。如果有任何心情上的不悅,就確切提出不悅的部分是因為哪個環節對對方感到失望,但又擔心給對方壓力,所以開頭就是「剛剛...我覺得...但我顧慮到....,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協助我.....」以請託的態度代替應該的想法,並請對方回覆。當完成時,不將對方的努力視為應該,更記得對彼此表達謝意和感恩!

        我發現,當「婚姻合夥人」的概念一進來,對於有些進入婚姻卻維持交往心態的一方或雙方,都會有一個新的準備,原本如果在心態上還處於交往時期”你濃我濃,誰付出比較多等同於誰比較疼愛誰”的彩色泡泡中,多了一分接地氣的踏實感。

        而這份踏實感,在兩人進到婚姻階段,是另一個成為父母、成為夫妻、也成為自己的三個層次在婚姻中成熟的被落實著!





延伸閱讀:
面對伴侶,妳也會有不愛他的時候
你的另一半像長不大的小孩嗎?
家庭關係中,如何增加良性循環

* 本篇文章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嚴選文
* 圖片授權自李昌周攝影師,版權歸拍攝者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