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看完文國士的這本書,讓我對他整個人肅然起敬。瘋癲和文明,其實只有一線之隔!他人生中的這些低谷和幽暗,曾為他抹上濃濃的陰影,那些對愛的矛盾和渴求,對親情的逃離和掙扎,對許多人而言,都是種不能負擔之輕。

對親情的不能奢望,對家人的矛盾情感,對父母的恐懼和無奈,對"不看出生"有多少的期待,都讓我在閱讀的時候倒抽一口氣,又深深深呼吸。

國士將自己一層層剝開,面對心中的無助、恐懼,曾經的迷惘,和父母與自己的對應,一篇篇劃開心弦看見一個人曾經對自己生命多困惑,就可能活出多強大的人生。

在我的輔導現場,遇過早發性精神分裂好幾位,對他們來說這種"早發性的失智"(一種大腦的病變)讓他的人生陷入另一個幽暗的恐懼中。

在這些陪伴的過程裡,我看見早年關係的墜落,不被理解的困惑,又或是不被回應的困難,都可能造成個人面對壓力無法承受之輕,最後變成生理疾病。

在國士這本書裏頭,我看見對生命的敬畏、對思覺失調患者的理解,以及對罹病患者家庭更多的溫柔和善。

我們無法解決和屏除社會的眼光,但個人都能給一些善意,若能給予多點善意和理解,理解不只眼前的走過愛的蠻荒的人!

 

內容簡介

爸媽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相戀,生下他。
「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
「我會發病嗎?」是最大恐懼。
但他翻寫了命運。他成為TFT的老師。

  曾經我恨死自己為何出生,恨透這世界!
  曾經我擔心,自己是不是也瘋了?
  但如今明白了,
  站在懸崖邊的我,只渴求有人堅定而溫柔地對我說:
  「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

  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被症狀折磨時,
  跟著幻聽與妄想,混亂而狂暴。
  他更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
  寫下親身故事,像是用雙氧水洗傷口一樣灼熱而痛苦,
  但,療癒從此開始……


  媽媽悄悄告訴我:「你的親生父親,其實是黃義交!」
  爸爸因妄想喊叫:「怎麼辦?有人要殺我!」
  在我家,這叫平靜。
  媽臉上有一道長長刀疤,是爸爸抓狂砍的,他硬指媽媽偷人。
  奶奶曾被媽媽失心瘋地痛揍,只因我黏奶奶,不肯叫聲「媽」。
  任鄰居指指點點,看著爸媽被五花大綁地押上救護車……家是避「瘋」港,在我家,這叫常態。

  「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

  然而,正是匍匐過那片荒地,每一滴愛都彷彿甘霖,在他心靈的空洞漸漸育出沃土,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且轉化為對孩子的關注。

  有人質疑他:「爸媽都有精神病,你這樣還能當老師嗎?」
  但正因背著這宿命,走過惶惑,他更深刻懂得: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
  他但願成為孩子們的幸運。

  ◎【多麼艱難地走過,但他沿途種出豐美的生命智慧】
  ●我清楚自己或許不同,但我沒有比較差。

  像我這樣背景的人沒有比較高明,也沒有比較不堪。我勇敢地抗拒旁人的異樣眼光,只為了讓自己更自由一點,更自在一些。

  ●那些「我都是為了你好」,而不談的事……
  許多人之所以不談,是因為在「愛」裡,不知如何面對。想訴說的人擔心自己的坦誠招來廉價回應;願意聆聽的人忘了傾聽就是同在,同在就能給出力量。

  ●問題學生是被問題纏繞的學生,而不是問題本身。
  少年時那個火爆的自己其實好怕好怕喔!在泥淖裡掙扎著,盼望身旁的大人們扶我一把,願意蹲在我旁邊,拾起我的失落,嘗試用我的視角看看這個世界。

  ●有妄想的爸媽讓我學會: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別人的想法是荒唐的,別人的感受是虛假的。
  只要當事人這樣想、這樣感覺,哪怕在旁人眼裡無足輕重到滑稽可笑,對他自己來說都是真實存在的。

  ●精神病友及家屬,沒有人應該為這場病感到羞恥。
  這一切,都不是誰的錯。這個生命課題確實讓全家人活在各種苦楚之中,但誰的家都有苦楚,都有辛酸處,誰的家都有對愛的期待、滿足與遺落。

  ●正常和瘋癲、「我們」與「他們」,沒有那麼不同。
  我們可能也會排斥異己、拒絕包容,他們則也能接納多元、理解差異,我們也會思路渾沌,表現得冷漠無情,而他們也有思緒清晰、情感豐沛的時候。若撇開二分法,誠實地去諦聽這些生命,也許將進一步地發現:原來都只是自己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寶瓶文化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