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當時無法說出口」這本書環繞著意義治療法,也環繞著人對於真相和隱瞞,都脫離不了「羞愧」的議題。

「說真話」的確需要十足的勇氣,在「真話」與「假話」的蹺蹺板上,絕不只有是否坦承這麼簡單,

如果說真話,可能會遭致親愛的人厭惡、不諒解、失望、難堪,難受,那麼很多人在權衡之下,寧可會包裝成善意的謊言,

然後一輩子背負著罪惡感,

羞愧和罪惡感是不同的情緒,「罪惡感」是我明明知道,可是我卻選擇隱藏,我沒做出更符合道德勇氣的選擇,

而「羞愧」更多的是會夾雜一種對自己的藐視、看不起,我認為我很髒、我不值得、我很壞。

在一個家庭中,過度縱容的父母會養出有罪惡感的孩子(我明明知道父母對我好,但我覺得他們很煩,所以大小聲)

 

充滿罪惡感的孩子,他會用某些行動來彌補這種不平衡的感受,這些行動將。

例如:賭徒,他還是希望可以在某吃角子老虎的時候贏得全勝,讓家人有面子。

 

充滿羞愧的孩子,心裡面常常是緊縮的狀態,常敏感於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好,

防衛一點的就會表現出張牙舞爪,甚麼都不在乎,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內疚一點的,就容易顯現出退縮,舉足不前,很怕被別人發現自己不好!

比較像是想躲起來、不要被別人發現最好的狀態!

 

在書中的這16個故事,我們足以看見,

當我們選擇「惡」也許是「隱瞞」、也許是「拒絕」的行為表象之下,

內心因為糾結、掙扎,也付出了隱瞞的代價。

 

故事目錄:

1.我不能傷害她──寫給母親的一封信

2.戰爭讓我的家族無言
3.我不能對丈夫說起性侵
4.我覺得「那裡」很醜──膠著在身體上的困擾
5.我不想失去家人──同性戀?
6.那讓我太羞愧──強迫症
7.因為他無法告訴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8.被死亡阻礙的談話
9.太害怕自己的父親──悲哀的自殺
10.害怕和丈夫爭吵──必要的自殺?
11.墮胎的傷痛
12.原來我不是親生的
13.怯懦導致的失敗婚姻
14.不想讓太太知道──婚外愛欲
15.我不想邀請任何人──家裡一團亂
16.因為我無法說出那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有些真相不該說出來,有些沒必要說,有些絕對要說。」──德國作家威廉.布緒(Wilhelm Busch)
 
  「為什麼不早說?」
  受著傷的人,不只被人這樣問,也這樣問著自己;
  但在內心深處,渴望有人能夠了解當時的顧慮與委屈──
  「因為我當時無法告訴你。」
 
  常常我們有些想法、感覺及恐懼想要告訴他人──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因為擔心對方的反應,因為羞愧,或是因為不想傷害談話對象。「沉默」對人際關係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時常要經年累月之後才看得出來,而我們從外在很難判斷,為何對方把祕密藏在心裡許久,卻沒有勇氣說出口。
 
  ★
  沃夫岡三十年來每年都打一次電話給他的小學同學艾力克。他有成功的工作,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平穩安適,但他始終放不下心底那抹難以言說的情感。「我是同志嗎?」青少年時期的他曾這麼自問,但他知道這樣的人被稱為「同志」「同性戀」,許多人甚至叫他們「變態」。他不願去想自己是或不是,只知道每當他在電話裡聽到艾力克的聲音,就覺得「輕飄飄的」。他不敢向艾力克說起,更不敢讓妻子知道。

  「如果我告訴她艾力克的事情,她一定會覺得受傷,也許會質疑我們的婚姻。也許她會帶著孩子們離開我。」
 
  ★
  印果與妻子在外人眼中是一對恩愛夫妻,然而,妻子卻在某日突然自殺,留下了無限悲痛的印果。當警方找到妻子的屍體時,印果得到一封遺書,妻子告訴印果:她非常愛他,但是她再也無法忍受他這麼過度要求相依相隨了。

  「我不明白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她本來可以告訴我一切的。」
  她本來可以嗎?那她為什麼沒這麼做?為什麼他的妻子有勇氣自殺,卻沒有勇氣告訴印果,他們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
  「我真的非常愛我的男朋友,只是我無法告訴他……每次我打算這麼做,我就語塞,嘴唇像被封上了,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化為言語的愛,與付諸行動的愛,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愛?比起只是說說卻有口無心,具體行動更重要;又或者,認為話語的意義太過重大,不可輕易掛在嘴上,久而久之,到了該說的時候,反而說不出口……那些說不出愛語的當下,並非代表缺乏愛或不懂愛;呈現出的,其實是在伴侶關係中的無助感。
 
  ■走出沉默陰影,讓心更輕盈,生命更自由
  外遇、隱疾、性侵、社交焦慮、同性戀、精神疾病、考試不及格、家裡一團亂……那些我們不知該如何開口、壓在心上沉甸甸的重石,成了我們生活上、人際關係上,甚至是個人成長的阻礙。
 
  人們沒有意識到,如果把心裡深深牽掛的事情,告訴應該得知這個祕密的人,會有多大的益處,使人變得多麼自由、輕盈,當下的生命會多麼不同。當然不是隨時都要這麼做,也不是不顧一切的全盤拖出。但是,只要能鼓起勇氣走出沉默陰影,人生就會大不相同。
 
  德國醫學教授暨心理治療師伍衛.波薛麥爾,在本書中透過你我生活中都可能發生的16個案例,鼓勵讀者探究自己那些「說不出口」的原因,將被壓抑的、超過個人心靈所能承擔的事件、經歷托付給某個人,甚至是應該知道的那個人,讓彼此獲得更深層的理解。因為,唯有我們解開痛苦記憶的束縛,我們才能更堅定而自由的生活。
 
  ★★ 意義療法Logotherapy
 
  「意義療法」為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所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其治療策略著重於引導人們探索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並以積極的態度來確立生活目標、正向面對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