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愛情,很多時候是人們拿來解決自己的自戀或自卑的手段。為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去戀愛,只會被戀愛毀掉...

內容簡介

為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去戀愛,
只會被戀愛毀掉。
我這麼努力,愛一個人愛得用盡力氣、心力交瘁,
為什麼,每次戀愛還是以失敗告終?


  =======================================================
  哈佛最受歡迎心靈導師,日本社會學家兼心理學大師,長青廣播節目《テレフォン人生相談》主持人加藤諦三,直探愛情關係裡人們最不敢正視的黑暗面。
  ======================================================

  「我要給你幸福。」
  「即使只能在你背後默默地看著你,我也很滿足。」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能了解我。」
  「我配不上你,真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我……」

  熱戀時的話語,如此真實,也如此虛幻。
  它暗示了我們被人深愛的渴望,也隱藏著自我的不安。
  很多時候,正是內心的自戀與自卑,決定了我們愛上什麼樣的人。
  而我們,只是抱著自己的黑洞在與他人交往。

  面對困在愛的循環裡痛苦不已的人們,日本心理學專家加藤諦三拋出最深沉的剖析:
  愛情,很多時候是人們拿來解決自己的自戀或自卑的手段。

  當人們只是一味希望在戀人的凝視中看到完美的自我形象,就無法真正去愛人。而那背後,是從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正是愛情失敗的最根本因素。

  加藤諦三是日本大眾心理學專家,著作極豐,對於人際關係有獨到的見解。在本書裡,他指出,人們在戀愛中經歷的困境,就是人生困境的縮影。唯有走出個人的自戀與自卑,認清愛情的本質是「關係」,真正地去理解他人,才有可能去愛。

本書特色

  ◎藉由「破除自戀與依賴的心理」,讓人真正地去愛與被愛,並因此變得更幸福。

  ◎本書案例,來自於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的實際接觸。他指出,雖然在本書案例中特別突顯了「自戀與自卑」的心理,但一般人在愛情關係裡,其實也時常被自戀與自卑所困擾。

  ◎透過佛洛姆、卡倫.霍妮等當代重要精神分析學家的理論,剖析原生家庭如何造就了人的不安感,並成為戀愛失敗的深層原因。

_________以上內容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介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本書是近期我的愛書之一,犀利又有深度的剖析一個又一個愛情觀點,直截了當,也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許多人戀愛,並不是真正喜歡對方,是想逃離家庭、只想要被愛、想依賴種種。

他們亟欲找一個不敗的戀人,和自己匹配,以便讓自己看起來完整、正常,完好如初,

 

於是,這樣的缺口,容易吸引到嗅到傷口的血氣的大白鯊或食人魚~

越是這樣討愛,越容易被許多浮誇的謊言欺騙,不切實際的謊話蒙蔽,反倒覺得浪漫至極。

 

而這種,擔心自己不夠好,更需要找不敗戀人的心境,是過去未解決的缺口,

於是,透過愛情想回到幼兒時期,希望無條件被愛,被喜歡,被看重,不想被視為無能。

 

但其實,

戀愛關係,需要很多的坦承和赤裸,如果,怕被發現自己不夠好、被對方說不可愛等,

就容易將這個焦慮丟到對方身上,抱怨對方不夠好。這在心理學上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而書中提及的典型配對「自戀男+自卑女」或「自卑男+自戀女」,有了對方好像全世界,殊不知從頭到尾是滿足自己。

當一個人將他的焦慮丟給另一方,如果對方接住這個焦慮,那就容易因為證明自己不被說中,變成吃角子老虎的關係。

例如:A女對自己沒信心,所以不斷挑剔B男,B男為了不要被說中,被認為不夠好,或者被B女挑剔。就不斷想證明給A女看。

於是,B男成為了十足好男人,但A女永遠不會滿意。

 

A女在做甚麼呢?

她的目光其實不是在B男身上,如果在他身上,A女不會看見B男已經做牛做馬,還不斷挑剔。

A女的焦慮,是她跟自己的關係,如果她有一天不挑剔B男,她害怕B男將目光轉向她,

會發現她其實沒這麼好,於是,當B男做的越好,A女會越挑剔,因為B男做好了,那她就沒有理由挑剔他了!

這是一件令人多焦慮的事情哪~~

 

反過來說,

B男又在幹嘛呢?

當A女挑剔他的時候,他的不甘心,不情願,怕被認為無能、被認為不好的,這些正在挑動著B男,

於是,B男有幾種選擇,1.徹底擺爛,讓A女的說法印證;2.和A女對抗,兩人沒完沒了的對戰;

3.就是B男的選擇,決心做個不要讓A女挑剔的人,也因為A女的挑剔挑動B男對自己的自尊,

所以他們倆一Q一A,A女不斷出題,B男不斷解答。若B男覺得挑戰極限也是件不錯的事情,

那他會從中獲得某種樂趣,並且誤以為這就是愛情。

 

這種典型在生活中很常見,妳會常看到A女很火,B男很討好,他們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歡喜冤家,

以為彼此在談戀愛。其實,一個在處理自己的自卑,一個在處理自己的自戀,兩個人沒有交集。

 

也許,當A女若有一天沒有要求、沒有挑剔,不再出題的時候,他們沒有更多深入的話題,沒有更多的親密,

B男沒辦法從中獲得更多的自戀,A女沒辦法再處理自己的焦慮和自卑,這段早就失焦的關係,才有機會被處裡。

讓雙方好好面對自己的議題。

 

也許你會問,

他們真的有在談戀愛嗎?答案不置可否。

這也是書中回應的問題之一,

「他會給我幸福,是真的嗎?」這句話迷醉許多少女,卻是自戀者典型的表現,他實際上是看不起對方;

「他說配不上我,但我們卻是最棒的戀人,怎麼捨的下他」自卑者愛用這套刷存在感。

「我只要守護著妳就很滿足了」千萬別得意太早,哪有這種戀情?他所尋找的是母親,不是女性。

許多人在表達愛時,常說著自己單方面的心願,讓對方感動不已,實際上在忘我的人格深處,

是最極端的利己主義,和強烈的自我中心!

 

當得不到的時候,愛得天崩地裂,兩個人的時候,又意興闌珊。

當對方說出"妳是他的義務"的同時,其實徹底的貶低妳是個

其實,雙方都對彼此提出不切實際的高度要求。

 

然而,在書中提及越是想要被人愛,就會越退化到未成長的心理狀態中。

回到最輕鬆,剛剛誕生時的心理狀態,他們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而是想在那種愛當中活,

所以他們總會將責任怪到對方身上,因為這樣自己比較輕鬆,還會提及"當初是你自己說要..."

退化到幼年無賴又討愛得狀態,只是成年的他變得令人恨得牙癢癢的混蛋。

 

實際上,一個人只有打算真正眼裡看見別人,才能愛另一個人,

而在愛中,雙方是信任且自由的,負責任的看見自己有限制,會擔心、會害怕,

這些負面的感覺,能夠分享,能夠被懂,

而不是被膨脹且浮誇的誓言蒙蔽,說者像是攬鏡自照,覺得自己真不錯。

聽者更為依賴,變成想永遠相依分不開的嬰幼兒,在要求越多,越害怕失去

 

殊不知,這樣的愛戀關係,都只是在索取自己的需要,從沒看見對方。

 

 

在書中舉了許多案例,並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提點

「克服依賴和自戀,才有機會愛人」

「愛是,愛對方真正的樣子」「認清自己的本性,才能夠順利的戀愛」

「無法獨立的人,也無法去愛別人」「大多數的人,都試圖博取同情,獲得心裡安定」

「先得認識內心的矛盾糾結,才能夠克服」「別只為"其他人怎麼看我",而活」

「人格不成熟的人,無法正常戀愛」「和長不大的男人一起,會白白浪費自己人生」

「去愛,需要靠覺悟和努力」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6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萊兒 的頭像
    克萊兒

    跨界。強悍且溫柔地出走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