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開案之前,早已耳聞這位孩子內心的巨大困境,我們一起評估及處理著。只是,每一案,都是從陌生拜訪開始,在見到孩子之前,在系統中「擺柱子」為他打造一個可以生長、充滿可能性的環境。

在我去到大校之前,我們尚未有三級的轉介機制,我將在高雄當心理師時的轉案機制帶入我們的系統,

這三年來,在大校中運作起來蠻順利的,當輔導教師作一、二級評估及介入時期,我們提供諮詢的功能,

和輔導老師們一起評估是否轉二、三級來開案,也讓我發現這樣的機制在大校運作的可行性。

 

首先,

當輔導教師發現,一二級的案子有突發狀況,就直接轉過來先做處理,

依據特教組老師們的觀察認為,專輔教師像是"急診室和送入開刀房"進行手術的療程,是個蠻有趣的觀察。

也因為如此,幾週前接到自殺意念強烈的小孩,對她來說,人生的困境只有死可以解決。

通常應對這樣的案子,依我們學校的傳統,導師、輔導教師、專輔教師、家長、主任需要合作,

才有機會使上力,依據孩子的生活情境,其實大多就是:學校、補習班、家裡。

不超出這三個地方,卻有大大小小的困境可以將他推入險境。

 

然後,

而我們也需要更耐心琢磨系統中,哪些人是助力、哪些人是阻力,

而我們怎麼運用助力,幫助我們在系統中撐住孩子,在運用阻力減緩對她的殺傷力!

這就要靠輔導策略的介入,才能推動。

 

接著,

在未收到轉介表之前,我要先探得家長和她在家裡的互動,作家庭方面動力的評估;

給予家長互動方面,"他可以做得到"的建議,這部分需要了解家長態度、他對問題的觀察、

以及他認為孩子的問題點,和她平常是用對方法引導,還是越引導越讓孩子趨於負向的想法.,..

 

於是,

和導師的互動,是跟班級情境有關,

班上同學面對孩子的負向思考,有沒有落井下石,或者刺激他的跡象,

如果有,需要請輔導老師在班上做一級的介入,以及班導制止孩子的互相謾罵或針對的行為

 

爾後,

孩子的部分,則需要我們直接服務的介入,若加上身心症狀或疑似

需搭配與醫療體系的合作,一起評估進行有方向性的治療,

 

如今,

前兩週尚未開案前,我收到轉介表,第一時間與孩子的導師和特教老師聯繫

了解他們的態度和介入方式,並與案母聯繫。

和案母建立關係,以及治療聯盟,同理案母在管教方面的思考點,

並給予案母可以執行的任務和實驗,協助案母評估案主的行為功能和模式,

並且反映他們的互動循環,打破案母和孩子互動方面的迷思,並給予小任務,

並且追蹤案母執行的狀況。

 

附加,

進行途中,我們邀請孩子參加藝術治療小團體,在校園中進行介入和觀察,

並由我當團體觀察員,先和孩子互動。

另外,運用台北市團督提案的機制,針對目前蒐集的資料,

和團督的夥伴,基於保密機制的原則陷,先行對孩子進行人際歷程的概念化,

並由專業督導給予我在專業上的建議,和可施行的方向,

以及夥伴們建議於班級、個人、和家庭三方面的工作提醒。

 

終於,

開案後,我和孩子今天談的是第三次,孩子在晤談中、班級及家裡的表現都有長足的進步,

這給了我們團隊很大的鼓勵,和母親確認之後,發現家中的回應方式改變,班級的處理,

以及輔導教師的班級觀察,和我們給予的藝療小團體,談話服務,提供親師生三方的諮詢,

這對於身心症的孩子,可幫助的層面是全面性的,孩子較容易從中找到自己因應和面對壓力的策略。

較不易被負向信念拖垮,而覺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加上輔導教師、主任和特教老師的願意,

這個網絡就像蜘蛛網一般織起來,一起照顧我們手上的孩子。

 

我也發現,

我們這幾年下來針對身心症的孩子,努力的在系統中打開通路,

讓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又被賦能的方式,拉一個合作的基礎協助孩子,

也讓不只一位有憂鬱症,被醫院測出來高風險自殺傾向的孩子

開始可以面對自己的困境,用創作抒發自己的心情,且對於同學的謾罵開始長出自我的強度。

 

 

雖然,

每個孩子的病程不盡相同,但是當我們找到可以工作的點,真是令人振奮。

有些家庭,在面對孩子身心症狀的同時,需要在"就依"和"服藥"這塊歷經波折;

有些家庭,則是在父母管教方面,以及父母回應孩子的方式,歷經鬥爭;

有些家庭,則是忽視孩子在交友方面的需求,反而阻擋了孩子和父母的連結;

這些都非常可惜!

 

 

可惜的

不是在於輔導的效能,是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每次拉扯,都是一種痛苦的經驗

我深深的感受到,父母心繫著孩子那種膠著的痛苦,一方面想把孩子罵醒,又害怕把孩子罵垮

這種兩難的拉扯。

 

所以,

我們接到新案的時候,若是可以,先確切評估案家的契機,

然後,在地基方面,先設定好要怎麼重建,或修復這個家庭的藍圖,

再度,將地基先建置出來,就開始擺柱子灌漿,讓柱子靠穩了,

再一步一腳印,一層一層,蓋上去,

讓孩子地基穩固了,再說重建和修復。

 

然後,和你的"建造團隊"充分溝通,才能幫孩子爭取出空間,

讓他心裡面的強度長大。

憂鬱症的孩子,有太多心理面的質疑和不相信,容易對自己、對別人

產生質疑和不滿,甚至是突然感到不安全感,就一併打翻所有的努力

這時候,我們別比他著急,我們只要,讓他回歸他的主控權,

將生命的主導權交還給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以及對自己的相信,

很多時候,我們不帶著教師的色彩,反而可以以退為進,

讓他長出自己帶著走一輩子的信心和確信!

 

 

 

 

 

 

 

 

圖片說明:在晤談的過程,面對較難以用口語表達的孩子,我們會運用黏土、彩色筆或是粉彩筆介入,孩子在創作的過程,我們以遊戲治療的精神,肯定孩子現在的心情和做法,例如:"我看見你很仔細的作出那個ˊ"你感覺很滿意"疑,你覺得這裡好像缺了什麼""恩,你可以決定現在要拿哪一種"透過"不過度介入"及"指認"的追蹤技術的,邊做邊反映孩子的作為,不但有機會讓孩子從創作過程中體會自己,更能讓孩子發揮自發性和創造力,充分的去體會那個經驗,在創作的過程中,某種程度已經達到宣洩和表達的作用,甚至做到某種程度的"處理和面對"該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