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619.JPG

F小姐從學生時代就和R先生交往,他們屬於不打不相識型的情侶,同學們很習慣他們的吵吵鬧鬧。
但是,時間拉長,曖昧期間一過,他們卻衝突不斷且一溝通就吵架,讓彼此感到很挫折。
 
R先生對F小姐往往抱怨是「妳為什麼就不能溫柔一點?常常打電話來大吼大叫,講不清楚到底要幹嘛,讓我難堪,還不准我掛電話,到底要我怎麼樣?」
 
F小姐也不甘示弱著是「別人的男朋友都會帶她出去玩,你宅在寢室打電動也就算了,每次出去還心不甘情不願,我到底哪裡惹到你了?」
 
R先生常覺得F小姐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不要這麼黏,但這一提,就好像踩到地雷一般,F小姐馬上就會反駁「這些都是你的藉口,你根本就不想和我出去,你隨時都想丟掉我,我就要繼續糾纏你到受不了…」
 
F小姐不懂的是,R先生怎麼可以這麼獨立,完全沒有需要她的意思,在他們的交往中,她看不見自己哪裡被需要?當R先生很耐煩的陪她,她又會覺得這樣好像不平行,R先生不耐煩的陪她,她就覺得自己即將要被丟棄,被不耐煩,被嫌棄。這樣的情緒卡在他們中間,兩個人都很痛苦…。
 
原來,F小姐在2歲的時候母親離開身邊,12歲的時候又逢父母離婚,雖然繼母又馬上來報到。但家庭環境的影響,讓她常常覺得自己一方面期待自己被充分呵護包容,但又不能太信任溫柔可靠的人,因為「被充分呵護」實在是太不熟悉的感覺,於是她對R先生給她的包容,感到高興卻又覺得自己不值得。然而,對自己情感上的矛盾,感到受苦,卻好熟悉,他們的交往,對雙方來說,是種自虐嗎?
 
諮商心理師這樣說:
夫妻或伴侶之間,其實有某種潛意識互動式的相互吸引。假設焦慮型的A,他常常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所以當他面對一個認為自己很行的人(B),A就會很容易被激起好奇心,他會覺得「B怎麼可以這麼有信心」「B為什麼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等,當A被吸引過去,B有了觀眾或被欣賞的感受,假若AB因互相欣賞或吸引變成伴侶,日子一久,A難免發現B並非全知全能、且也有他的焦慮和弱處,此時A會進行一個決定1.排拒他有這個缺點或弱處,2.接受他的弱處,端看這個點是什麼而定。
 
 
當A需要進行這個決定的前提就是,A對B必須要分清楚哪些是「現實的欣賞」哪些是A自己對B「理想化的想像」,當他願意接納B也是平凡人,沒有這麼完美或理想,他就必須破壞自己對B理想化的想像,才有辦法平衡。而以上的觀點,在伴侶身上常會見到這樣配對出現「焦慮型」和「逃避型」兩種組合的配對,我們在心裡學上常稱這樣的配對叫做「影子人格」。
 
 
若依照容格(Carl Jung)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接受的陰影,而我們常被這些陰影吸引,卻又將他排拒在外,對於和我很不一樣的人,或者自己無法接受的一面,有機會認回來,他曾經說到「我寧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個好人。」
 
焦慮型的人常跟逃避型的人對應和配對,在潛意識中,他們在人格長成的方向上有著不同的發展。
 
一、焦慮型的人常將自己看成不夠好的,看別人往往是不錯的,有價值的,他們對愛感到飢渴,害怕不被重視,害怕被拋棄,對於情緒過度敏感,對於親密伴侶的情感較為矛盾和愛恨交加,喜歡有人陪。
 
二、逃避型的人則是感覺自己是不錯的,看別人就覺得普通還好,他們覺得自己很行,對情勢的需求需要有掌控感,需要被尊重,對於事情常較為理性分析,能夠獨立完成很多事情,不容易分享感受。
 
在愛情中,當焦慮型的人與逃避型的人衝突,雙方都可能覺得是「對方的錯」,因為他們面對溝通方面的壓力時,雙方的反應實在很不同。唯有在衝突情境先喊「卡」,充分的理解彼此的差異,並從中了解雙方在關係中擔心被對方排拒的恐懼,先「停下來(stop)」、「看(觀察)」了解現況、相信對方也同等的在意「(傾)聽(listen)」才有機會溝通和了解彼此的需要。
 

圖片授權自黃亦歆攝影師,版權歸拍攝者所有
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