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提供給我們一個觀點就是「婚姻是需要健檢的!」沒有一對夫妻不吵架,但重點在於吵完有沒有一個對問題新的看見,跟別人吵架和自己的內在衝突不一樣的是,面對對方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想法,要接受多少,能不能討論完,接受個20%.40%或不想接受,在妳不接受的同時,對方能否保持一個空間,理解不接受的妳。怎麼做會讓保有衝突的我們,依然有心理空間善待對方,而不是讓衝突變成我們之間的障礙。
《與我聯繫》
目前分類:[書籍] (183)
- Apr 19 Fri 2019 08:28
[書籍]我們的婚姻診斷書(2019.04新書)
- Apr 11 Thu 2019 21:49
[書籍]童年的秘密
極力推薦這本<童年的秘密>家有幼兒的家庭,必讀的經典名作!這是義大利女醫師蒙特梭利將他對兒童的觀察記錄下來的一本書籍,這本書和我的相信非常接近,過去做遊戲治療的經驗,孩子在三歲以前的成長,處在一種靈肉慢慢相合的狀態,我始終相信幼兒和兒童擁有自己的精神意志,在那個大人所不能及之處。現在有了Emily,觀察並follow她的成長,更是感到驚奇,我認為全職母親正在接受一項偉大且驚奇的任務,領略宇宙和人類接軌的秘密,我很贊成書中所提及的,我們不應該用大人的方式去看待小孩,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縮影,成人和孩童的世界是有斷裂的,如果逼迫他們要像成人一樣「成熟』,就像刺破繭中的毛毛蟲,在他還沒變成蝴蝶之前,就桶破他的繭;也像是要蝌蚪上岸,像青蛙會跳爬一般,讓孩子按照大人的步調和言聽計從大人,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理偏離,大人樂於接受再多製造出一個像樣的影子,小孩卻不應該是附屬品,她與生俱來的心理能力,逐漸會被依賴化和變地抑鬱,身體能力下降的後果導致精神世界的委靡和喪失,這本書迷人之處就是帶我們往孩子的內在走,理解孩子從精神肉化成人之後的世界,為了維護孩子的自然心理特徵,消除可能由大人替代或眷養的障礙,讓孩子自發性地探索和理解,觀察孩子的心理活動,(例如,小孩的動手活動是生命活力的來源,進而不禁止孩子以手部和口部探索世界)阻撓孩子的活動,反倒成為大人對孩子的最大障礙,書中提及許多例子,讓孩子從自發性的活動中,獲得原初該有的發展和精神的昇華。
- Apr 04 Thu 2019 15:03
[書籍]你不必活給別人看
你不必活給別人看:覺察謬誤的價值觀,典範轉移的練習
人生を後悔することになる人・ならない人 パラダイムシフトの心理学
加藤諦三,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日本作家,這次能推薦他的書籍(重點不是推薦,重點是能搶先看)真的是非常榮幸,在這本書中,也窺見我最近修習人際歷程的內容,交叉相呼應,能夠窺見一個人在人際互動中的平衡觀點,一個人當他展現得非常憤怒,其實是有他心中想掩飾的悲傷和羞愧感;當一個人展現的脆弱的受害者傾向,內在充斥著許多的憤怒和憎恨,也由於這樣的憤怒形象和受害者的形象相去甚遠,所以,他會用罪惡感來掩飾和平衡,你會發現,"三角觀點(無論是家族治療中的三角觀點,或是情緒星座中的三角觀點,三角正是一個人生坐落的平衡)"在書中提到許多這樣的例子,實際上,我們都是寓生於這樣的生活世界,沒有辦法脫離別人,更不需要脫離別人,當每個人用一面鏡子,用不同的語言,都呼應並觀看著你的一部分,就像杜淑芬老師曾說,當我們在對話中,反映了「你認為...」「你覺得...」這個你,就現身了,我們都是從別人眼中呈現自己,並且召喚出某個部份的自己,只差我們能否往內探照內心的幽暗深谷中,某個部份的自己!
- Mar 21 Thu 2019 15:37
[書籍]已婚是種病?
暨家庭是種病?夫妻是種病?家人是種病?等系列書之後,近期台灣出了一本書籍叫做「已婚是種病?」這本書是我的朋友馬杜芸心理師撰寫的,內容幾乎都是台灣的已婚夫妻案例,針對結了婚後的種種現象,提出
- Mar 16 Sat 2019 01:38
[書籍]媽媽,我記得你
孩子,是自己決定要出生的!至於她要選擇怎樣的家庭,過怎樣的人生,其實也並非我們父母所能控制,胎內記憶提供了我們一個觀點,是關於家庭和寶寶之間的連結,以及母體和胎兒間那個未知的地帶,也許了解到孩子選擇母親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孩子的選擇有他們的道理,關於愛、關於這個家的道理,都有他們的原因。選擇從雲端下來,想幫助這個家庭,想幫助眼前的妳!
- Mar 15 Fri 2019 00:00
[繪本]謝謝妳來當我的寶貝~
這是一本可以讓媽媽小孩讀起來時會不斷親親抱抱的可愛繪本,大推~~和我們家Emily一起看布書的過程,發現Emily眼神很專注且停頓時,手舞足蹈感到好奇,就想說試試看文字較多的繪本,大推這一本暖心的可愛繪本。
- Mar 13 Wed 2019 00:54
[書籍]愛,我的內向小孩
上一週和大家在粉專討論到,是否外向活潑的人比較吃香,內向安靜的人就比較吃虧,也許在妳一眼望去這個團體,的確是的。但其實,內向小孩有許多曖曖內含光的特質和優點,正須慢慢發掘,前陣子在追皓鑭傳,拿它裡面的歷史人物來比喻,呂不韋就像是外向小孩,你會看見在各種場合他都吃得開,甚至臨機應變的恰到好處,這樣的人比比皆是,能力外顯也很容易被看見和重用。但贏異人(贏政的爸爸)相較之下就屬於內向特質的人,他會示弱,也在群體中希望被消音,這樣的人往往沉潛蟄伏的久,秉持著亢龍勿用,不鋒芒畢露的習慣,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沉澱和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局,所以一出手就是大轉換或飛龍在天。
- Feb 28 Thu 2019 18:48
[書籍]接受不完美的勇氣2:認識自己與改變自己的100句自我革命
- Feb 28 Thu 2019 16:50
[書籍]他,會是恐怖情人嗎?
- Feb 25 Mon 2019 18:24
[書籍]已婚是種病
已婚是種病?:為什麼老婆老是講不停,老公總是講不聽
這本書的內容比標題好看,但標題非常吸引人,顯示出許多婚姻中的問題,許多大齡夫妻,到了婚姻盡頭發現彼此之間充滿怨懟,在你眼裡我就是個不中用的人,在我眼裡你也沒好到哪去
- Feb 11 Mon 2019 12:58
[書籍]臨終關懷師的22個心靈故事
這是一本讓我一讀再讀的好書,好像在作者溫柔的筆觸中,把自己的生命也洗鍊一番,希望這本"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臨終關懷師的22個心靈故事"讓你也呼應了自己的某一段人生歷練,彰顯有不同的觸動。
- Jan 12 Sat 2019 07:25
[書籍]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給長大的你)
人生幸福的秘密是「你無法控制任何人,你只能控制你自己!」暨童年情感忽視之後,"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想要給長大後的你,如何在各種關係中重新建立情感連結
這是一本很精實且有許多練習的書,書中提到我們要改善關係之前,得要先「自癒」
- Apr 22 Sun 2018 23:58
【聊 書】好想消失:父母會傷人,但你值得被愛
- Apr 15 Sun 2018 00:03
【聊 書】《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如何設定界線、自我修復、終止控制的世代循環?》
- Mar 14 Wed 2018 21:00
[聊 書] 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
書名: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渴求關注、無視他人,你我身邊的常見自戀者
- Mar 04 Sun 2018 00:59
[聊 書]大腦依戀障礙
[聊 書]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Wired for Love: How Understanding Your Partner’s Brain and Attachment Style Can Help You Defuse Conflict and Build a Secure Relationship
作者: 史丹・塔特金
不用多說的是,當我們和另一半吵架,有時候真是耗費半條命~大腦依戀障礙告訴我們在跟對方吵架的時候,受到極大壓力的警訊,他如果愛我應該懂我阿~怎麼把我弄得這麼氣?在這個壓力之下,愛和應該碰在一起,人對於愛的最原始依附反應就跑出來應對了,但原本,我們不想破壞更多關係,而拿出原始依附的反應來對應,沒想到卻可能不若對方預期的(因為對方也有他期待的回應哪)~~
史丹・塔特金(「生物心理學派伴侶諮商」(PACT)創始人)將「兩個人的征戰」,依據生物心理學的觀點說成「兩顆大腦的征戰」並將依附型態從「動作」(安全型、逃避型、焦慮型、焦慮矛盾型)重新定義成一種狀態(錨定型、孤島型、浪潮型),讓我們更容易從需求的層面,看到對方現在可能需要的是一個人安靜下來,需要被回應,運用對於大腦迷走神經的理解,看懂對方目前可能是不知所措、進而不知所云,還是真如我們在情緒化狀態認為的可惡!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手冊,聽到對方的需要,也不忽視自己的狀態,試著找到一種"允許雙方狀態同時並存"、"至少聽到並知道卻不一定做到"的停損點,讓開戰前的雙方先緩衝一下,再選擇到底要鍛鍊出聰明的迷走神經路徑,還是沉默迷走神經(又來了,有完沒完,你看吧硬要嘴我就是了...),找回衝突的本質,是為了有更好的互動,更懂對方在表達什麼,取代無限上綱卻越來越偏離重點的失焦爭吵,運用對於大腦的了解,讓我們運用大腦原理,讓自己減緩壓力、更透過親密感的增加,保健身體。
- Feb 14 Wed 2018 10:00
[ 聊書]放鬆之書
- Nov 06 Mon 2017 07:04
[書籍]沒有不會讀書的孩子
- Aug 04 Fri 2017 21:43
[書籍]找回自我肯定感,不再感到人生艱難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很期待內容,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應該」和「必須」讓我們將真實的自己排拒在外,反倒是迎合別人的期待,尤其在群體的壓力中,表面上好像很游刃有餘,但內心卻感到乏善可陳。這種狀態其實很多人都有,水島廣子醫師撰寫的這本書為讀者撐出了另一個心理空間,讓我們裝進別人的評價之外,也裝進真誠的自己,讓自己即便在人群中可以感受到真正的自在和愜意。
- Apr 15 Sat 2017 23:17
[書籍]我看你看我
「我看你看我:從孩子眼裡,看見再一次成長的自己 」記得拿到厚厚書稿的同時,翻著翻著,一路就這樣看了下去,好喜歡字裡行間裡夫妻之間將養兒育兒心路歷程那些片刻的忐忑,透過文字真實的表露,我很喜歡這本書獨特的編排方式,可以看見夫妻身分轉換間,從爸爸/老公/男人/老婆/媽媽/女人等的視野看出去,一個家的故事就因此豐富了起來,字裡行間得以窺見除了試管得子的得來不易之外,也看見夫妻對彼此的疼惜,以及樸實、疲憊卻滿足的日常,記得書中這一句「我太太的身體裡裝進的是一家人」令我深深深呼吸,這是從先生眼裡看出去的太太,表露最深刻的疼惜和愛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