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報1.jpg

在愛情、婚姻、教養等關係裡,你總覺得自己愛最深、付出最多,但卻頻頻受傷嗎?或許,你就是27種令人心疼的大人之一。

  27種暖心疼惜,愛回你自己。
  ‧當母親守著空殼婚姻→孩子成為「拯救者型」的大人。
  ‧當孩子從小照顧母親→孩子成為「和媽媽結婚」的大人。
  ‧當孩子成為父母的傳聲筒→孩子成為「掌控型」的大人。
  ‧當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依賴別人卻又嫌棄別人」的大人。
  ‧當孩子被迫選邊站→孩子成為「火山爆發型」的大人。
  ‧當孩子被貶低→孩子成為「情緒勒索他人」的大人。
  ‧未被好好愛的孩子→成為「在別人拒絕前,先拒絕別人」的大人。
  ‧總以爸爸意見為意見的孩子→成為「逃避情感」的大人。
  ……等27種令人心疼的大人。
  
我們常提到有些傷痛是看不見的,也許在人群中,我們也能正常過日子,但在夜深人靜的那些時刻,有時候想起來會痛會難過,不曉得怎麼跟人家提,也不曉得怎麼面對,就是一種看不見的傷,例如其中一篇提到先生到日本出差時外遇了,事後先生極力想要回頭但太太好怕再被背叛,對於先生沒有信心,最後先生也開始反彈。
「你還要我怎樣?」這句氣話,本意在乞求一個原諒和饒恕,卻再度刺痛對方的心。
「你看你什麼態度,到底有沒有想改?」這句話堵到嘴邊,就停了下來。她其實比誰都難過,她愈是懷疑先生,心裡就愈痛,而那些她無法消化的痛,都變成尖酸刻薄的詛咒和挑剔。那個講起來感到羞恥的傷口在潰爛,心理的眼淚在潰堤...「相愛,變成相礙」無法消化的背叛的痛,隱隱的,酸酸的,狠狠地讓我們的愛,早已從根部壞死...。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些傷,很難向別人提起,也很難自我調適,除了問題對錯之外,在尋求一種解藥和超脫,有些問題的來源和我們的信念及心態有關,有些則是和我們的選擇有關,但在選擇之外、決定之間,我們怎麼對於自己的每個選擇,都有清晰的看見,解自己心中的結,才能好好對待目前的難題。尤其有些人在承受痛苦時,才想著「為什麼我的人生這麼痛苦?」但也許會變成這樣的個性、特質、做出這樣的決定,問題不全然在你,也許在原生家庭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假若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給你的愛是過多的、寵溺無上限的,或者另一個極端是匱乏的、不足的、殘缺的、冰冷的,那麼,你終其一生,都會在他人身上不斷尋覓某種感覺,誤以為這就是愛,卻也經歷一再地幻滅…
因為那一份愛,不是伴侶、朋友、同事可以給,那一份愛,需要你自己給予。
  你要把自己愛回來。你也有這份能力。
親子關係是我們重新經歷與父母關係的一個重要關卡,那麼親密關係,則是我們在彌補父母關係不足的代償,當我們將自己的過去爬梳裡足後,就有機會重新看見自己,愛護自己,如此一來,才有機會珍視另一個人,而不是每個「給予和付出」,都在「要」。

書中也列舉很多有趣的練習,例如:列下你生命的『失落清單』、打開你的『人生黑盒子』、
『哪五種人最容易情緒勒索』、『你常把別人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扛嗎?』、製作你的安全防護網、
標誌過去的『遺憾地標』、『將過去封存』的練習、生命經驗的『萬能選擇篩』、
為傷痛『辦一場誠懇的告別式』、收回投射的『反轉遊戲』、『設置傷痛停損點』的練習、
布置內在的『安心角落』、記錄下生命中的貴人等。

這些練習的意義,在於讓我們透過故事的反思後,有機會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後看看,對於過去,微笑面對,該打包的打包,該告別的告別,該封存的封存,然後,重新走出一條自己喜歡且享受的道路,為接下來到後半段的人生,做出相較目前比較喜歡的選擇,拾起自己的每一個部分,背負起她,哼著歌,裝著故事,把過去讓渡出去的內在刑場和戰場,找回來經營你人生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本文介紹取自寶瓶文化《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

以上案例為維護個案隱私,已將內容調整暨改寫創作,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