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你是盡責憂慮者嗎?:別再杞人憂天,找回平靜人生
The Dutiful Worrier: How to Stop Compulsive Worry without Feeling Guilty

這本書的作者柯恩博士是師承Elber Ellis的理情治療法,進而發展出邏輯基礎療法,透過邏輯基礎療法去破壞錯誤的前提,並位非理性的思考提供哲學思維的解答。

所以在哲學諮商來說,他是幫助案主找到解答的出口。

 

他提出當人們處於身心都有壓力的狀態時,恐懼、責怪和愧疚和憤怒就會在身心之間擺盪著。

變成心靈的慢性疾病,當他們無時無刻都心神不寧,就處於一種耗弱狀態,很容易變成沒來由的憂患意識。

 

當自我壓抑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容易陷入責怪自己和責怪別人的壓力鍋,

而一個人在緊張狀態之下,就容易持續悶煮自己的情緒,最後壓力鍋中會變成氣炸鍋。

人進入憂慮的過程中,常常會轉變成『不憂慮就愧疚』的心態,認為如果不憂慮了,就表示我不關心了、我不投入、不參與了,這是不行的。

所以每個憂慮的背後都牽扯到一個『應該』,『我應該如何如何才是好』,每個應該背後都牢牢掛著一個道德和文化觀點。

 

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變得草木皆兵,當我們拒絕應該、拒絕道德和文化,似乎就給自己更大的精神牢籠,覺得自己不夠好;

但其實我們不用逃脫出文化的觀點和道德傳遞,但我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比較好的方式去活~選擇有意識地對文化傳承進行選擇。

 

而書中提到的三種狀況1.喪失掌控焦慮2.自我責怪3.職責完美主義。

這種如果不先想請來放,就擔心失控的狀況,變成人試著去掌控連自己也無法掌握的事情,難怪會逼瘋自己。

這樣的人不得不保持憂慮,而且也對自己無限施壓,因為:如果我不持續憂慮,壞事就會發生

推理到,壞事發生,我就是造成的壞人

進而變成,我有道義上的責任持續憂慮,直到我發現最佳處理方式。

 

也因為這樣推理的循環,避免出錯的壓力就時時刻刻背在身上,

而如果沒有這樣道德責任,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並認為自己不盡力。

殊不知天有不測風雲,某些時刻,我們必須學會交託,學會放手。

 

書中提及一個盡責憂慮者的問卷p.39-40帶領讀者檢測自己的憂慮狀態。並且鼓勵憂慮患者別因不盡力而沮喪。

而克服憂慮的四個步驟在於:

一、辨識錯誤推理

二、反駁思考中的謬誤

三、採取合理的想法

四、運用意志力停止憂慮。

 

在盡責憂慮的思考盲點上,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管道,提醒我們對於憂慮有多盡責,

就有多少想不通的點,以及多少不尊重自己的狀態,也提醒我們意志力可以增生也可以鍛鍊,就像肌肉一樣

透過道德的延展和對話,理解盡責憂慮患者如何讓自己深入險地,長出新的認知解藥,進而解決思考的泥淖。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很合適透過這樣認知治療和哲學對話的方式,協助找出思考的盲點,找到自己的解藥。

 

                                 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簡介

★亞馬遜網站四顆半星評價


  擔心找不到好伴侶、擔心會被炒魷魚、擔心小孩學壞……
  你覺得憂慮是自己的責任嗎?
  如果不憂慮,你就感到愧疚,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感?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或許正深陷一種叫做「盡責憂慮」(dutiful worrying)的模式中。「盡責憂慮」是種強迫性的行為,讓你以為自己正在努力改善或控制情況,但這行為實際上一點也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為你製造無止無盡的煩惱!「盡責憂慮」的慣性會剝奪你的能量與內心平靜,甚至可能擊垮你。

  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博士在本書中,說明造成「盡責憂慮」的原因,並提供獨門的四步驟方案,幫助你終結這種惡性循環。有了這本書,你可以:

  •辨認出讓你陷入憂慮的想法,並改變你的思維
  •學習做出決定,不讓自己再陷入憂慮
  •不再因停止憂慮而產生愧疚感
  •一勞永逸放下憂慮

  本書提供的建議,能幫助你保持洞見,如實接納自己和他人。你其實無需負起事情成敗的全責。卸下「盡責憂慮」的重擔,你才能夠清明地辨認事情本來面貌,進而更自由、更全面地享受人生。

  「如果你已經厭倦了為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冒冷汗,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藉著書中的觀念和習題,你將能釋放憂慮,變得更快樂而有效率。這或許是你擊敗焦慮所需要的最後一本書。」――威廉.卡納斯(William J. Knaus),教育博士、《即時行動》及《不抱怨的法則》作者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12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