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9460  

期待已久的"米紐慶的小客廳"聚會,和兩位文青少女其挑了這間旺角咖啡館,裡面多面貌的擺設正呼應著拓展家庭成員的多樣面貌,北投的外面正飄著小雨,冒雨前來的我們,在這裡喫上一杯溫熱的茉香綠,開啟了今天的討論。

 

1.融入的技巧

基於第二章的厭食症16歲少女案例,看見家庭成員各個特性(誰說甚麼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誰在什麼時機點幫家庭成員講話,是基於保護因子?還是家庭秘密?或是隱瞞什麼?)

給予家庭成員他們既定的位子,但是從中做調整,並協助成員挪動自己的位子。

促進新的互動。

 

2.挑戰確定性

家庭都帶著一個故事的版本前來,可能是抱怨某個家庭成員,

在我諮商個案的經驗中,伴侶雙方也常是其中一方感到無力和困惑,

將問題歸咎於另一方。當伴侶願意一同前來,就容易看到互動循環,

並且從中挑戰他們既定的故事版本,

例如:心軟的先生覺得太太很刁難、想要當好人的太太覺得先生很刻薄;

 CIMG9458  

旺角咖啡館的一角,我們討論著如何協助這個家的方向感時,想到了這個隱喻,如何讓空間中的各個桌椅歸位,讓馬桶待再他舒適的廁所,讓椅子靠攏在桌子裡面,讓燈不是倒掉在地上,挑戰家庭的確定性,並往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狀態前進,是讓家庭有安全感,並維持一個良性的運作,創造良性循環。

 

3.家人間的互補性

運用家庭依附的牽連,家人間很難好好放下彼此,

當這樣的顧慮在心裡紮了根,就很難謝謝對彼此的牽連和牽扯。

這些互動的產生都影響了家人間互相對待的一連串的決定。

包括:面對一個強勢的太太,要有一個怎樣的先生,有怎樣的兒女;

當面對一個愛花錢的姊姊,妹妹必須做一個決定是像姊姊一樣,或是跟他不一樣,拚了命地不要讓家人擔心

這種互動循環在兄弟中也會發生,一個無所事事的哥哥,往往有個拼命讓父母有面子的弟弟。

這種「我要和他不一樣,我不要像他這樣...」的過程,就是互補性的產生,

這也讓在家裡面叨唸哥哥的父母,有了個貼心的另一個孩子,在弟弟完全吸收家人的期望的時候,又將哥哥瞬間推到那個不懂事、叛逆和不懂得讓父母放心的位子。家人也將這樣的位子停留著,讓彼此的緊張或問題掩蓋住,也就是越認為哥哥有問題,家人就可以退回一個安穩的位子,去維持故事牢不可破的版本,直到哥哥遇見更多的問題。

 

4.將點的問題擴展到線(次系統)到面(好幾位家庭成員的互動循環)

家庭成員做了甚麼維持了問題的發生。

從家庭成員認為,都是我們家老二出問題,我們也很無助,基於第3個問題,

我們有機會將家人的互補性像是標籤一樣,將家人定位,

這種感覺就像用圖釘將家人做個三角定位,並回應給家人現在的經緯度,我們現在的地圖長甚麼樣子,例如:我看見你家就是夫妻都在爛泥巴裡面,保留了弟弟完美無瑕的位子,並且要他不要介入,但是孩子在過程中一直很想要處理你們的問題,你們怕他也變髒的過程中,也無意間和孩子保持距離,孩子就用身心症維持了這個關係。

透過家人陳述的素材,將點拓展成線,慢慢將家庭地圖的脈絡和全貌拼出來。

 

CIMG9447  

家庭治療常要觀看眼前的互動循環是:例如-當妹妹xx的時候,哥哥做了....

 

5.觀看家庭成員的即席互動

運用談話的刺激點,一個好問題能夠看出家人之間的互動模式,

在治療過程中,即席互動無所不在,但治療師怎麼拿來用就是門學問了,

我們可以隔山觀虎鬥,看見兩虎相爭,這是他們習慣性的反應和回復。

也是不假思索,覺得無力感的來源,

每個家庭都會有他們的平衡,家庭部會在一個動盪不安的狀態下持續動盪。

但是當這個平衡是家庭中不喜歡的,或者因為這樣的恐怖平衡,家裡面的氛圍非常緊張,

那麼,這種恐怖平衡的氣氛就會加壓在每位家庭成員的身上。

這些,可能造成問題的發生,兒也是治療師要拿來運用的素材。

就像你見到一個現象,煮飯先下水,在碰油就會亂噴,但你怎麼運用這個現象在治療的現場做反應,將這個順序倒過來,往不危險的方向前進,這就是治療師腦袋裡面的地圖,我們也將這個圖像放在心裡面。

 

至於,家庭應該是甚麼樣子,不是我們的重點,雖然結構重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概念,

但是面對跨文化的狀況,也許採取的是一種中庸之道,過與不及都可能產生問題。

誰的過度介入,造成少年或小孩發展階段的阻礙?

誰的過少參與,又促成彼此的過度介入和插手?

這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對於跨文化的理解可運用來理解這位家庭成員有什麼習慣,回應和面對壓力的情境。

 CIMG9448  

 

6.運用家庭成員的即席互動至探索替代方案

接續著第五點,運用即席互動和隱喻的部分,讓家庭成員看見彼此正在進行的互動循環。

例如:我看見你們將家裡變成戰場,砲灰滿地後,才發現有無辜的生還者,

當你們看見孩子受了傷,不檢討自己沒給他們配備,卻怪孩子沒有躲好。

透過隱喻的回應,將現在發生的情景具體化,一個家庭戰場就歷歷在目,

每個家庭成員的對應和回應,也清晰可見。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家庭成員皆有感和洞察,

如果這個暫時的結局不是他們喜歡的,

那他們可以做什麼改變,讓家庭的故事續集有些微的不同?

而讓成員們都比較滿意?

 

 

7.在不同階段引進特定話題

運用家庭生命週期/青少年發展自主/

包括未來的方向如何走,如何運用看見聽見到指出和促使家人擔起改變的責任。

 

 

其中,我們討論的時候進行了「越...越」練習:

並透過演出,去理解爸爸的心情、媽媽的心情,並討論家庭成員會如何對應,以及體察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對應。

並討論這個負向循環在什麼情況下會有暫時的結束,而結束後家人又需要承擔甚麼樣的風險。

 

 

試圖將目標放在:"調的不只是個人,調的是互動。"

正呼應著第二章厭食症的個案,

我們邀請家人進食的目的重點不是進食本身,而是進食時飯桌上的人際互動。

並透過自己手上的家庭,去理解一個家庭成員抱怨的背後

同時去看見:"你的抱怨和心願是什麼?"

 

 

 

 

時間:2015.09.13

地點:旺角咖啡廳

進度:CHAPTER1-2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