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期間接受今周刊電訪,「為什麼你常常說話不算話」試圖理解一般人想做卻做不到的種種心情,或者存了錢卻開始舉足不前的狀況
那天早上,一邊泡著手沖咖啡,一邊回覆記者的電訪,一路聊了一個半多小時。
對我來說,想做卻做不到的人實在是非常的多,無論是學生或者家長,都可能想要有個改變,但事後你又發現他怎麼行動力不高,又抱怨事與願違
對我來說,在訪問時提到幾點
1.可能是動機不強
看到臉書上朋友輪番去東京賞櫻,自己也覺得我也要來個小旅行才像是人生圓滿了。
殊不知,人生是不會因出了個國po上網而圓滿的,如果只有跟風的份,那也部會增強真正要出去的動力。
反倒是有些人因為失戀,而改變造型、改變生活型態、決心要為自己過活,這樣的動力比較強烈。
這樣的人會不斷喊著要出國,行動上卻是偶偶想想就好。
2.因為現實利弊得失的考量,而覺得原地不動較好。
曾經我有問過一個學生,你女朋友這麼漂亮,為什麼你老嚷嚷著要劈腿?你是甚麼樣的心情?
他說:因為她最方便、最熟悉,最不需要和我家人在交代,我們的感情就像家人,雖然很淡卻不可或缺。
可以說是點點點,難怪他會跟女友說"會喊的最不會劈腿"是阿,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會拖住一個新的變化。
曾經身邊的朋友也說,我和他小孩都生了,還有共同戶頭,我還要想著房屋要怎麼分,
房貸要怎麼分配,我們要分開實在是太麻煩,只好待在爛泥裡面繼續抱怨,
然後,再為自己下半輩子的人生,下了個標「這就是人生...」
3.害怕成功的心態
對於有些人,對於要去取得成功經驗,是採取小心翼翼的態度,
這有幾種可能:
(1)他在過去即將成功的時候,因為粗心大意而「破功」過。
(2)相信"樂極生悲"或"否極泰來"的信念,所以變得小心翼翼
(3)曾經自己是魯蛇,覺得成功絕對不屬於自己這一方,所以一方面想要,一方面又害怕失敗。
(4)以往的成功經驗都是很緊張的心情去獲得,借用過去經驗,自己繼續嚇自己。
這些狀態,都成為心理面的障礙,即便即將成功,都需要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地去取得。
4.人生階段的變化
有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想要先存20萬出國打工留學,
結果存了20萬的期間,交了女友,覺得想和女友多相處,
存了20萬後,發現自己比較想要先付車貸,接送女友上下班。
像這些因為人生經驗的變化,階段性的需求和考量不同,就容易和原本的承諾變遠。
或做了實際上的調整。
5.能力不到,只能虛張聲勢
人因夢想而偉大,有些人因為這輩子無法做到,就投射意念在未來,
或者嚷嚷虛張聲勢也爽快,就努力膨脹自己,反正不需花費一毛錢,
卻能夠帶來片刻的滿足,這時候當真的人就會追問「後來勒...」
殊不知,這樣的人因為能力不足,或者條件不同,或者那是這輩子無法再走上的道路...
例如:常會聽到公務體系裡的人員說,如果我沒來當XXX我想要開民宿。
雖然我在做飲料店,但兩年內,我會想自己開店,結果兩年過去了,他轉換當業務員
這些都可能因為夢想帶來生活的盼望,但越生活樂發現現實的困境,所以轉換跑道也許比較實際
這些實際的發現,就可能讓人跟原本的選擇變不同。
書封(有點反光)
像這些狀況,都回應到為什麼「人常常說話不算話?」
也許是人生階段的轉移,也許是動機不強,因為現實考量或者害怕成功,
做不到的時候重點不是譴責他是個說話不算話的人,
而是當他做不到的時候,他是怎麼理解自己的,
在重要關係中,有時候說話不算話就變成欺騙或隱瞞,
這些欺騙和隱瞞會破壞信任關係,
所以排除掉工作、旅遊、安排娛樂和人生目標之虞,
人和人之間,在重要關係中,其實更重要的是溝通背後的想法和理解,
如果做不到的應許,不要讓對方等在那裏;
如果做得到但不確定的期望,也許可以默默進行,做到某個進度再說,會讓對方放心。
所以在程度上,重要關係和一般關係怎麼拿捏"想做卻做不到的心態"
這些都是在人際存摺上很重要的"誠信"!
無意間買了這期週刊的朋友,看見專訪頁面後,還幫我標註出來傳給我,真是驚喜!
備標註的感覺還蠻有趣的,重點是內容希望可以鼓勵到讀者,在這條路上一起努力。
如果確立目標,請大步邁進,別讓夢想差一點就錯過。
授權自於藝之魚創意團隊,版權歸藝之魚創作者。
文中專欄圖片,感謝APP女士的傳送標註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