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到幾歲?你有多少時間?如何充分運用國中-高中-大學黃金十年,尋找自己的獵場?>
堅持多元入學、多元管道 多元環境 的12年國民教育上路了!!
我看見「綜合高中理念的實踐」在國中階段可能發生的時代來臨了!!
也許你會好奇,「綜合高中是什麼?」
綜合高中就是-將普通高中(社會組、自然組)&職業學校的教學資源綜合在一所學校的機制!!
基本上學生進入綜合高中一年級後,第一年將進行適性探索,接觸該校各科系的基本科目,
再依據自己的學習成就、興趣和能力,於高二的時候對於高中or高職學程做出選擇!!
學生們可能會依據興趣和能力1.選擇一般高中、2.高職或3.直接就業,透過課程選修的機制,輔導修習興趣的課程
並經由修課中探索自己的興趣,減少入學後發現興趣不合、適應困難,然後在休學或轉學的窘境
使學生們有機會大量試探、輔導,並藉由選課實際接觸該科系,了解自我強項及限制
儘早設定職業興趣目標,兼顧升學以及就業的需要,以實際的步驟規劃自己的生涯路!!
這可能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1.適性發展從小開始:如果能力是需要培養和磨練的,那麼興趣就是需要探索和體驗的,
也就是如果你沒有接觸小提琴,怎麼知道對小提琴是否有興趣?有興趣後又怎麼知道能練到什麼能力?
開始產生興趣後,你必然會想要接觸更多,就在這裡引發學習動機!
2.選課機制年紀提前:協助學生於15-18歲的年紀開始選課,且課程設計非常靈活
3.對自我選擇負責:協助學生依自己需要,照自己的與趣選讀自己所喜歡的課程。
增加偵測自我的需求,增加對自我生涯路徑選擇以及負責的能力!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經理人雜誌斗大的標題「【一萬小時的練習】反覆做到厭煩,累積無法撼動的成果!」
我將10000小時除以每天上課8小時=1250/一年365天, 共約三~四年時間練就一身好功夫!!
如果這個時間點是發生在大學,那麼國中高中必須納入充分的探索機制,才可能讓練就功夫的時期於大學發生!!
時間要再往前推移,如果國中時期即協助孩子及家長擁有即早尋找孩子天賦偏好的概念,
也才能夠讓多元入學的美意和興趣培養的資源不至於浪費或被排拒!!
然而,抱持著適性發展的理念和多元入學的概念,必然產生的是國中生涯教育將會是重點科目!
這將需要產生的配套措施如下:
1.生活輔導將會增加-時間管理及規劃,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2.生涯輔導-幫助每位學生探索自我 了解興趣和培養強項所在;
3.學習輔導-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獲得學習策略 深化學習!!
*但前三項的順序絕對是:生涯探索輔導→生活輔導→學習輔導!
這道理如同接掌一間公司行號,協助學生將自己當做一間公司來經營,
在徹底實行時間管理和策略前,必須要進行「願景定位&了解志趣所在」!!
為此,我訪問了手上的國中孩子,
如果可以改變制度,你想要國中生涯怎麼協助你找到自己的熱愛?
孩子的答案很有趣,我約略簡述如下:
一個人對功課有沒有興趣大概到國小五年級會有定案,
如果從國小五年級開始發現對於功課沒興趣,就可以運用小五~國二的時間學其他的才藝
這樣國三時選擇技藝班,就比較容易作出選擇,這個選擇會比較理智
(ex:不會因為去美容技藝班發現不合適,就又直接跳槽到現有的餐飲,結果又發現不適合!)
也比較不會在發現於技藝班學不會時,容易因過去的挫敗經驗,遷移到目前的學習!!
真有趣!實際在情境中的孩子,給出了這樣實際的答案!!
當我看見吳寶春的故事,其中讓我非常觸動的點之一是:
吳寶春因為想要做好麵包,開始學微生物、學日文花四年打底練功後,再花三年試溫度、溼度
我在想......這種韌力的前提一定有極大的動力、熱情技術和經驗支撐,
但,這個動力要從哪裡來?如果你沒有試過,就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想?
如果你沒有很「想」,你就不知從哪裡開始「要」?
所以,我們會常聽到孩子跟你說:「不曉得自己想要什麼?」
原因大多出在,根本不知道怎麼樣開始想?~怎麼要?
難怪每次我和指導教授丁原郁老師去助講時,
老師常語重心長與與會人員說道:
『適性探索 從小做起,絕對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