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4028.JPG  

<沒有一道餐點是好做的,當你備好食材時,有多少投入有多少承諾就開始發酵 就像生涯決定般>

 

7年級生或是八0後的孩子們,承受著直昇機父母的期待和栽培,

逐漸的也輪到這群孩子邁入職場,我就是其中一位

邁入職場後,發現學和所用之間的落差,似乎就像是「進來,重新學」

還有一點有趣的適應現像是:

大人卻未必向爸媽一樣會為我們想,或至少願意了解孩子們(年輕人)的玩意兒和心思

在"無樂不作"、"為快樂而工作"、"不為工作犧牲太委屈自己"的意識抬頭後,

導致很多40.50年代的主管或是經理們的不適應,也讓孩子們到職場碰壁後也不了解是何原因?

 

很有趣的是:這樣的磨合效應不斷在各個職場中發酵著

 

我發現企業的流行風潮也像時尚界的大風吹一樣,

有些指標和脈絡可循,這都和求職者以及投入職場工作者"對生活看重的是什麼(質)有關

以往的「目標管理」 「績效管理」 到之前的「人性管理」「顧客需求管理」「全面品質管理」

到後來的「遠景管理」,甚至是「哲學管理」,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工作者價值觀的轉移。

 

然而,

因應這樣世代風重視的價值不同的轉移現象,

在主管階層的管理層面,

則需要微調或因應現象而有所策略,以提升激勵的效果,乃至於績效的提升!

 

這些轉移啟發了我的一些想法,

接觸過上百名生涯選擇困惑大專生的經驗告訴我,

年輕的孩子並不是只有"無樂不作"、"為快樂工作"的價值觀,

或是在職場上的草莓族,這些太小看孩子了!

 

我看見很多孩子是沒有方法,看不見未來能怎麼發展,

結果多數是,將這份對自己的擔心埋在心裡面~!

遇到失敗更印證了心理的鈺期或挫折感,

就像草莓般故作不在意,或是逃避職場!

 

 

其實,

在變動這麼非常劇烈的世代中,

孩子們多數是突然頓失一把刀磨利的方向,導致失去契機

進而失去看見自己未來遠景動力!

沒有遠景,目前不知道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人生就失焦了!失焦後,如果是妳..還能做些什麼 .....

 

我拿身邊的朋友來說好了,

當時我念大學時,是念理工科系,在當時老師的缺額已經少的可憐的狀況下

多少人想著一出來就要當電機工程師,能夠和前幾屆的學長姐一樣分紅股利 賺大錢,

誰能料到目前可能需要轉職、在進修或擔心無薪假;

 

又或是我的同學們當時念小教正夯,出來就有老師的牢靠缺,

結果當時也開放一般大學修教育學程,當時它們一畢業就立刻變成流浪教師;

反而不斷想著要考什麼研究所,要到哪裡代課,等待退休潮.....

 

而今的世代就是:

沒有什麼是固定的,沒有什麼是穩當的,要怎麼投入,怎麼選擇?

記得十幾年前的台灣還是大學畢業就有三、四個工作可以挑選,

現在卻是十年國民所得沒有增加,大學念什麼、可能就慌什麼,

慌未來出路,慌無法滿足自己和家人的期待和交代

我在想這些都不是外人能夠一眼看出年輕人內在的恐懼和擔憂

 

我認為,隨著時代的轉移,可見的工作對於年輕人而言,

已經不只有目標、一口飯、工作和埋頭苦幹,是很有道理的!

在變動的年代,反而多讓工作者了解企業的理念是什麼?

     工作者才知道要往哪裡去,這就產生了遠景管理!

唯有知道做這份工作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就有希望投注心力往這個方向前進!

有遠景,還要有方法以及了解企業文化看重的為何,媒合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

才能將一位工作者擺對位置,這就像一個球隊的運作,控球後衛不會過度搶大前鋒的得分;

各司其職的位置才可能發生!

 

當這份認同的承諾和投注成立後,接下來 上一輩要年輕人對工作產生的責任承擔,才可能發生;

雖然工作過程中,免不了可能會遭遇企業併購轉型或是人事異動的變革,

還有機會讓個人找到自己的在職場中的價值,只要夠了解自己就已經為轉職作了一些準備和調整、

儘早知道自己是誰,有足夠的能量因應目前的職涯規劃or為生涯的變動作出下一個決策

 

 

我非常欣賞年輕人的一點「讓我知道意義,我就願意投注!」的熱血和熱忱!

我看見這份動力非常深遠也很有抱負,我也提醒年輕孩子,鼓起勇氣邁開步伐做嘗試,

也許這站不一定能保障是否為最後一站,

但人生的意義有時候會不經意的讓你在三五年後體會到~

故我建議年輕學子們:

在大學期間好好打底,多做嘗試,興趣不一定會是專長,

但興趣絕對是需要摸索探索和時間累積培養才能了解!

紮實練功、馬步蹲的深、視野見的廣,都是個人意義的光景!

這個決定會讓所有的投入、承諾和 個人意義,

都在妳開始選擇時 已經發酵~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