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往往會懷念我們一去不復返的童年,卻很少懷念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期!
過去,我們如果看見小孩在國中開始叛逆,長輩一定會說「阿~青春期阿,忍耐一下,把他壓落底」「這個時期過了就好了啊!我們不就這樣長大的」真的只是這樣嗎?
其實,對父母來說,要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不但忐忑又難解,好像自己呵護長大的小樹苗,開始要茁壯了,會歪到哪裡去,但這株樹苗只聽他愛聽的,講他不愛聽的,不能問,也不能多念多講,大人們常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認為他們「不曉得到底在想什麼?」「腦袋裡到底在裝什麼?」「一臉臭樣,嘴巴翹的是要吊豬肉喔?」
 
大多數青春期,令父母為之頭痛的變化,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提出幾項:

  1. 身高體重變化:當一個人對於自己身形的變高變壯,間接影響著對自己有不同的看法,這種「我可以自己來!」「我想靠自己試試看」比起嬰兒時期從趴到坐、坐到爬、爬到站的過程,更令人興奮。
  2. 開始「自己來」:由於他們在青春期,正值一個「半成人」的階段,尚未出社會全靠自己養,但很多事情開始可以靠自己負責任,用雙手爭取而得榮譽感,體會到自己在同儕團體中有沒有被喜歡,開始有種「榮辱自負」的階段。
  3. 對父母的幻滅國小的孩子,常常會將父母理想化,覺得父母親全知全能,也透過不斷的模仿,讓自己體會父母怎麼做到的,而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對父母有比較實質的認識,他們會跟父母持不同的意見,以便辨認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在同中求異,開始與父母做心理上稍稍的分離,以便長出自己。
  4. 情緒腦的活躍:青春期時,管理判斷和思考的前額葉正生長旺盛,但管理情緒的杏仁核比前期和後期更容易被激發,所以,「沒想好就脫口而出」變成青少年的特色,故常常需要大人主動和他討論,又不能給他沒面子(感到羞愧)!
  5. 最常見的生長激素和賀爾蒙的分泌及體內激素的變化。

 
也因為青少年這麼難相處,父母常會疑惑說「阿回來臉臭到底到底要不要問?」「會不會又觸怒他,讓他更不高興?」於是,父母內心上演的小劇場很多,但就是猜不穿孩子的心,進而有許多令人費解的誤解產生。其實,父母有這些為難,實在是其來有自,畢竟青少年對於敏感的詞彙,包括大人之間遮遮掩掩的行為,繞圈子的話,或者語中帶刺,讓他感到被輕蔑,被看不起,看成無能,都可能對自己感到不滿意,進而發展出不滿意的自我,以及更多的負面社交反應,很多青少年因此想要放棄自己,放棄未來,只為求一個reset,企盼重新開始,找回自己的掌握感,想要自己被認為是不錯的人!
 
        而運用青少年「充滿幻想」「英雄主義」「情緒高張」的特質,協助他轉成生活中追尋目標的動力,則可以借力使力,這就像是瀑布一樣,我們無法阻止水流的傾瀉,但我們可以引流入他該去的河道!當他越想嘗試自己能耐有多高、動力有多強的時候,給予適當的目標和任務,適時鼓勵和肯定「你可以的!」「試試看吧!」「我拭目以待啊!」並適時運用「在我眼裡的你,我認為是…」給予青少年不同層次的看見,讓這棵樹苗在茁壯的過程,有機會用支架調整歪斜的角度,就有機會在他還講不聽,聽不懂,不會做的時候,對自己有一絲的信心,把自己可能沒有發展出能力的部分,有機會多做嘗試,做給你看!
也許我們要記得不要太快放棄他」、「罵他,但千萬不要羞辱他」、「對他好,也指出不合理之處」青少年需要挑戰,也要面對自己可能做不好,如果父母親依然站穩心裡是父母的位子,擁有孩子已經長大需要不同的引導的這份心理寬度你會知道他在挑戰你,其實也希望被挑戰回來、他會不斷需要任務,這讓他感到自己還行!從成就感中,撿回自己的樣子!也許就像我們從小看的心靈雞湯一樣,即便是張牙舞爪、講不通的孩子,此時的他,也許需要的是一位不離不棄,有方法善引導的人生導師,和他一起討論人生中的各項難題!



*本文同步發布於blog:親子天下嚴選
*更多請看粉絲專頁: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圖片授權自藝之魚設計團隊,版權歸創作者所有。
(@黃老師作品「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