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681  

好喜歡自己在很自在學習的位子...從自身經驗出發 體驗著關係動力的變化 (圖:趙文滔老師)

 

記得,2008年的暑假,結束見習後,

我進入了一間社區機構做一年的課程實習,在「一心理師一實習諮商師的制度」下

*前半年是自願前往,後半年是學分制(大家有共識  要花一整年好好去學功夫!)

整個過程,十幾位實習諮商師各自跟了十幾位風格和取向不同的督導,展開自我修練之旅

最喜歡的一件事情是...導能夠做個案給我們看,並且充分和我們討論他的意圖、脈絡、觀點,並且問問我們的!

 

記得,當時的徐督導很用心的帶著我看懂依附關係修復的歷程 和分享EFT伴侶諮商的學習.和家族成員間的動力...

剛開始的我,看督導做個案時  發著楞、心中好多疑惑等發問,好想知道督導意圖和剛剛關係到底發生什麼變化....

觀看當時的自己  揮著汗、帶著心中的疑惑 努力的弄懂實務操作的見解,弄懂內心的焦慮,是好珍貴的學習歷程~

 

實習末了,真正開始進到家族治療的討論,還未有機會更深刻的看懂和體驗家庭的動力,因實習結束嘎然而止...

於是『家族治療』,變成是我心中沒有完成的事。也是在當時,沒有力氣去做的學習....

 

一晃眼,五年了!

去年底,因為實務需求我們開始開設 系統工作取向的讀書會,我大量去探訪坊間的書籍,

於是跟夥伴推薦這本「關係的評估與修復」,期待能由這本入門,原因是:

1.本土化的案例 2.本土化的語言 3.從家族治療師的核心能力來說 就不會先被40幾種五花八門的家族學派綁架!!

 

果然,今天不虛此行,書中有的我就不重複說了..對這場研習的喜歡停留在.....

1.家族治療師如何養成

2.系統工作是一種習慣,就像帶團體和個諮的練習不同,而不一定是你做不來

3.如果系統中的爸媽來,他們可以有甚麼好處?系統中有哪一些人可以動員?

4.示範如何促發對話,並藉由對話協助家庭中成員洞察

5.如何在系統工作中,不失去家庭系統中任何一個人

6.個別諮詢的能力 如何移植到家族治療的視框,青少年的依附關係的評估和動員

 

趙文滔老師過程中有一段隱喻很觸動我,他說關係的動力是很自然會去動員的,就像農業一樣...

在種子撥種後,你能控制的溼度、溫度、日照和養分,其他的,就只能「等」 急不得。

就算身邊有很多人在催你加速,也只能等,自然開、自然謝、自然收成...否則就變成揠苗助長或騙自己

 

這跟布萊德參加4/19現實治療工作坊後體驗"輔導如釣魚"隱喻很像(詳文可見:布萊德教學日誌 諮商工作)

你可以準備好所有器材,以幫助你容易釣到魚,但無論經驗再豐富,設備再齊全,你還是得等...

這一段的等,有很多心意,這一段的等 才是真正跟個案在一起,而非被別人逼問後,自己也被成效綁架

 

有些內容,由作者來說,說到心坎裡,現在仍正醞釀著...就讓他繼續發酵,未完無妨吧!

 

 

 

 

 

 

 

 

 

 

 

 

 

 

 

 

 

 

(圖肖像權由趙文滔老師所有,無商業經營意圖,若作者不願意則即時刪除)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