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走出法院時,一位踽踽獨行的家長,走在我前面

「怎麼來?」我追上問了下。

「搭捷運啊!」他原本想往前直直走,突然停下腳步跟我說

「謝謝妳鼓勵我們,真的沒有這麼容易...」我調整一下耳機,停下腳步,聽下去。

 

他從單薄的口袋拿出一個皮夾,掏出證件說

「這是敬老卡啊!你看,我是拿敬老卡的人」

「我們之間,就是67歲和17歲的差異...」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壓力,但碰到他,就是...」

我感覺他好像強忍著什麼,心裡也感到酸酸的。

 

是啊,67位歲,是我父親的年紀...

為了孩子來受強制親職教育,帶著忐忑和不安的心,依然持續找方法,找接近。

每一次被白眼、遭受懸殊代溝的溝通失敗,每一次遭受孩子認為「頑固老人」

光是這個外表,就已經成為彼此的隔閡,即便血液再靠近,年齡差距都好像代溝的原罪,很該死。

 

這也是,每一次在法院裡帶強親,最難的一環。

父母是一環又一環的被檢視和被調整,強制跟孩子的問題行為,綁在一起,

而這並非強親的完全用意,強親最重要的是,找回親職連結,最根本的連結。

只是建立在案件的基礎上,讓一切的基礎點變得困難,

害怕怎麼被看、害怕回家怎麼和孩子溝通,一次次的鼓起勇氣,卻也一次次得披荊斬棘,

是有多少的勇氣?才能去扛住父母內心的辛酸和無助,

這份勇氣會持續多久?會不會花完?會遭受多少阻力,

當心累、心碎的時候,有誰能心疼父母這親子關係中最遙遠的距離。

 

所以,這也是我在設計活動中,最重視的一環,

 

當我說「我們有正常發揮嗎?」「沒有嘛!」家長們,點頭如搗蒜。

「我們請別人協助,請進我們生命中這麼多人,來教你怎麼做父母?」

「做到,一堆人來檢視你當不好!好的都跟他們有關,壞的都是你沒教好!」

「原本說什麼生個孩子就沒事?告訴你,生個孩子就是有事的開始」

「懷疑你,做不好孩子的爸媽,都他們在講,你哪有正常發揮?」

「真正的正常發揮是,無論孩子發生什麼事情,

你都對他的心有些把握,因為你有觀察。

無論你從哪個階段才開始接手觀察,都是有幫助的!

 

你要相信,你們這麼痛苦,你們這麼難堪,搞的場面這麼僵

在這個時候的擦身而過,冷淡的晚餐,都是有意義的。

就是因為你愛他,他愛你,

你不好說,他不好說,

然後就這樣錯過彼此交心的機會了!」

「但錯過不代表不再回來,需要勇氣,我們一起來找勇氣,每個月來補血」

「再拙劣,都試著說,這幾次,我都會和你一起,幫助你,說到,做到!」

「我們一起扛起重啟親職的能力,你不是一個人再扛,要扛我們一起扛!」

 

#我也只是想告訴你 #你已經比誰都勇敢

#親職這條道路本來就是條不歸路

#不用歸去而是拿愛來替

#讓所有的崩壞和失去都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