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俄羅斯暗網的「藍鯨遊戲」透過五十個任務,讓青少年透過任務的執行,逐漸步入情緒崩潰邊緣,逐步讓成員進行自我傷害的行動,並且走到最後一步是鼓勵自殺。在國外,已經有許多青少年因此輕生,獲得警方關注並且逮捕發行人,但是這款逐漸洗腦的遊戲,依然在世界各地散播著,近期台灣花蓮地區有一個群組邀約疑似跟藍鯨遊戲有關,以「死亡是什麼滋味」為開頭,企圖讓青少年逐步進行自我傷害的行動。而這款遊戲到底為何可以讓叛逆的青少年逐步進入,並且接受挑戰呢?我們一起來解析他吧!
一、個資訊息全都露
藍鯨遊戲,從遊戲一開頭就要求給予身分證字號、裸照、地址等個人訊息的權限。
二、煞有其事神秘感
要求成員每天早上4:20分給予任務。這些任務都非常小,小到你隨手可做到,根據心理學家William Glasser提出,只要計畫夠小,當事人可以輕易完成,因為便利和回饋感高,就容易如滾雪球般持續進行。藍鯨遊戲更指出「如果中途想退出或者不照辦,就被威脅公開裸照或者家人有生命危險,」
三、常見的英雄式包裝
目前正夯手遊遊戲也常用英雄&任務的方式去包裝,這非常常見。起手大概是都是「免錢、便利、有趣、神秘」這四大要點,等下載之後,開始進行遊戲,漸入佳境時,就感到不足,這就像是賣場試吃的概念,往往都是「免錢的最貴」,最終孩子會因為裝備不齊全,法力不夠高深、看起來不夠酷炫等理由,用零用錢來購買更多裝備,開始比拚誰的比較厲害。遊戲設計系在訓練遊戲設計師的專業其中一塊的起手式也在於"一定要夠簡單"才能讓玩家方便上手,這在商業用途,是引人入勝的慣用策略。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英雄式的包裝,有角色的選擇和獨特性,加上有任務的自我挑戰,可以進行自我突破,酷炫又入流,有獨特性,也兼具歸屬感。
但這樣的起手式,也常被運用於「詐騙的手法」,讓人防不勝防,在教導孩子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同時,應同時教導,『誰來害你不知道,找信任的大人多多討論是王道』。對於心性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在網路世界的混沌中,一開始也許只是因為無聊好奇、渴望被人關注、現實生活挫折等原因開始接觸,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掉入自殺的危機,並且誤以為沒有退路。
四、遊戲設計者心態的扭曲
藍鯨遊戲起源自一名被開除心理學籍的布德金(已被逮捕)設計這款邀請成員以「自我挑戰為名,實則"清理社會上無用之人"」為目標,在暗網(搜尋引擎不容易搜尋到的暴力、血腥、違法或者色情的網站)中進行群組的邀約,以每天的厭世和負面的行動任務,吸引青少年逐步做出瘋狂且不可思議的自殘行為。然而,青少年的次文化往往是他們在建立自我認同時的一個過程,就像網路術語的日新月異,當你一說出術語,彷彿就「入流」「被瞧得起」「是不是自己人當下立判」的群性,更讓一些被排除在外的青少年感到焦慮以及無歸屬感。這個活動的設計者,正基於這樣的心態,吸引心智脆弱的青少年們一步步邁入沒有退路的「心洞」。
五、自制力的逐漸崩壞
根據美國愛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自制力是"可以再生,但非常有限的資源。"他們透過fMRI的影像了解人在前額葉的自制力的活動程度,了解問題解決時的自制力的維持度,發現一旦問題太過繁複,經過幾輪後,前額葉的活躍度會越來越下降,以至於人會逐漸不耐煩,無法產生較理性有益的抉擇,反倒是逐漸失去自制力。這種自我耗盡的狀況,跟遊戲的自我挑戰很像,一開始,你一定覺得"你一定可以停止"、"誰會花錢去買點數"、"白癡才會被騙"等,但到頭來,因為角色的需求也好,會耗損人的自制力,並且開始說服自己繼續投入,"都已經做到這樣了,不繼續加碼很可惜"已經投入的沉默成本,會逐漸變成判斷的依據之一,加上自制力逐步耗弱,產生更多的投入,忘記還有停損的選項。
而藍鯨遊戲,則是在你要退出時,不旦加碼你已經投入的沉默成本,更以你的家人安危、個資暴露或裸照暴露等作為威脅,讓人覺得沒有退路,要你以"避免付出更大的代價"持續進行遊戲。
六、青少年發展的需求
青少年發展的需求正處於一個高冒險挑戰、高度渴望被關注、有歸屬感、有成就感,以及"我是一個夠獨特的人"(不一定是社會價值認定的好)但就是特別。所以,你會發現我們自己回顧青少年時期的照片,有時候會覺得「天哪,我當時怎麼會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天哪,我當時怎麼會做出這種行為舉止」。人人都有這樣的時期,這正是青少年發展階段各種嘗試的重要過程,也許直到事過境遷長大後,回頭看才會發現「我當時的品味好特別,那真的是我嗎?」。在那個時期,我們急需被認同和認可,要不就極端的排除其他非我族類的訊息,這都是在賀爾蒙作用的情況下,容易有偏誤的心理。對於自我薄弱的青少年來說,更有被認同的需求,但現實世界不可得的情況下,依然需要愛和認可的人,在群組不斷浮現時,因為單純曝光效應,出現的次數多了,或者覺得夠新奇特別,越來越合理化「你看,這一定是個特別的緣分吧!「這一定有天意」「誰願意花時間在我身上?和我說話,給我任務,並且要求我做到?就只有在這裡」單純曝光效應的原理也在於運用重複的出現,開始讓人縮限選擇的範圍,最後選擇常出現、偏好、喜愛或者較熟悉的選項。
面對現在的資訊氾濫,社群網路的無孔不入,一個人每天都可能有上百條未讀的群組訊息,我們不可能完全不讓孩子接觸網路世界,所以不只是青少年,針對父母的管教,也是極大的挑戰。有些父母採取「要不完全杜絕、要不完全撒手不管」的方式,這都更可能推青少年步入更大的危機。對於青少年的管教,我們一定得留一盞燈,讓他們知道有回家的路。教導在網路世界1.對傳輸個資要有緊覺性、2.不明群組一併拒絕、3.要求私密照或私密訊息立即下線、4.凡事都可以跟大人討論,如果身邊沒人討論就找老師或警方討論,千萬不能只有同儕或朋友。假若家長也不曉得怎麼處理,建議也可以跟老師或警方討論。因為,老師或警方畢竟也是有責任和義務關心和保護孩子的第三方,集思廣益,假若真已經傳裸照或者個資出去了,也要相信一定有退路,相信人生不會因此毀滅!
青少年階段,自我意識強烈,往往和父母沒辦法好好說話,但我們得記得,在他們已經逐漸成人的身軀裡面,依然有小時候的渴望,他們依然渴望被大人認同、稱讚、期望和享受成就,並分享榮譽,這是他們在這個所謂「叛逆期」底層最需要發展出的能力。如果大人能夠看穿他們其實內心"跟小時候一樣只是需要成就感和愛",更可以用淡定的姿態笑笑看待和欣賞他們在這個時期的各種變化和跌跌撞撞,成為另一個蛻變後的樣子!
某種程度,他們就像毛毛蟲要轉變成蝴蝶的過程,而已經成為大蝴蝶的我們,留住孩子的方式之一,是我們看顧好這個繭,至於他在繭裡是什麼樣子,或者曾經只是條毛毛蟲,都不要拿出來說嘴,儘管讓他們日新月異,我們在過程中要慢慢退居其位,當個教練或者智囊團,儘管在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數落他們、不嘲笑他們,反倒是「就事論事、以身作則」教導他們守好防線,並且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即便是暗網明網的誘惑,他們都有能力去判斷,人生中有許多防不慎防的詐騙,哪有僅只藍鯨遊戲。所以,身為父母的你要相信,我們的守護和退居其位,成為他們的宰相是有意義的,青少年時期的他們會經過風風雨雨、跌跌撞撞,也會有轟轟烈烈、莽莽撞撞,這些都是過程,當事過境遷之後,最終他們必然會帶著屬於他們人生的豐盛回家,然後跟你分享,這就是親子關係的可貴之處之一哪!
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