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上最容易感到愧疚的生物,就是媽媽~
.
在學校場域常常進行家長溝通和家庭工作,那時候我就發現,跟父母說話的時候,無論你的腳色是甚麼,回饋是好是提醒,只要是跟媽媽的話題牽扯到她的孩子,父母即便看起來不在意,置身事外,其實內心都是豎起耳朵聽,聽你怎麼說自己的孩子~聽你是不是真正了解他們和家庭,尤其是母親的反應會特別明顯,無論抗拒或合作也都在這些時時刻刻的細節中,需要被敏銳地照顧著。
.
現在成為母親,發現這樣的焦慮和愧疚感,從懷孕到孩子出生,從來沒有停過,他也許不是時時刻刻都影響著你,但在生活日常中會不經意地發生,小孩感冒了、小孩撞傷了、小孩長牙慢、小孩太慢走路、小孩還沒睡過夜、小孩還不會自己吃飯、小孩怎麼突然會打人等,平日只要媽媽群組大家在討論的話題,都可能成為焦慮來源。
更何況路人的一句話
「你給他穿太少了吧?」
「他會過敏是不是打娘胎就亂吃東西?」
「你們還沒找幼兒園,會來不及耶?」
如果是家人說這些話,通常防衛心就會擋起來「你管什麼」「你是說我做的不夠好嗎?」這些防衛都是因為擔心被質疑,被嫌棄,被感到不好,所以家人之間的衝突和心理糾結,讓母親感到更傷、更不被懂。
所以很多母親都選擇隔離雜音,就更離群索居,即便要加入媽媽群組,心臟也要夠大顆,帶著「聽聽意見,不比較」的強度,才能不受影響。
.
總之,母親要成為母親,內心似乎從一開始就要有個鋼鐵人啊!書中所提到的「讓會動手的媽媽,成為打從心底抱緊孩子的媽媽」這些內心的糾結,可以透過這本書中提點被好好照顧和理解,真正的被寬慰,不是在於「我沒有問題」「我不能有問題」而是對應出真實的自我。所有的對不起,都是對自己的理解,我為什麼讓我的心,裝進這麼多的聲音,反倒和孩子失聯,去向孩子施壓~
.
從自我否定的牢籠中解放,迎接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也是禮物,專注在成為父母的豐盛和道路上,這本書的每個章節也是提醒我們,別讓力量被"比較的信念"拿走了~我們得把力量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這樣就好了!
.
就像書籍作者所說的:透過育兒來逐漸面對自己,這會讓大家變得非常幸福。
內容簡介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58?sloc=main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