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一、前言: Super曾提出「人一生的各種職業與生活角色及 其結果的綜合」,在我們生涯規畫的過程裡面,除了 職涯的規劃,還有角色的分配,及生活的綜合規劃, 所以它不只是職涯或工作,而是一輩子的事都涵蓋在 裡面,這一次跟大家分享的桌遊「家分題」,在直觀 上是一個討論家庭分工的桌遊,但他在討論家庭角色 這件事情,卻跳脫出傳統的刻板印象,以及探討角色 這件事情的性平觀念是如何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發酵 。這套桌遊由阿普蛙工作室和勵馨基金會合作推出, 除了探討家務分工如何共好不累之外,也具有性別平 等教育的意味,這一篇將和大家分享這套桌遊如何運 用在家庭議題的一點探討,也歡迎大家提出多樣的想 法和觀點喔!

 

二、遊戲介紹:

■ 遊戲名稱:家分題

■ 遊戲時間:20-40分鐘

■ 適合年齡:7歲以上

■ 遊戲內容物:遊戲說明書、主圖版、角色立牌(8 個)、功能牌8張、家飾板塊34片、娛樂版塊18片 、事件牌15張、劇情牌3張、骰子、骰子貼紙1、 塑膠立座6個

■ 遊戲規則: 將圖版放在桌面中央,選擇一個角色,家飾板塊 和娛樂版塊在下方備用,每個人取好手牌(長的 很像魔術方塊的所謂「體力」牌),由圖版中選 擇一個區域作為妳個人的起始空間,就可以開始 遊戲。(如果只有兩人的玩家玩,可以參考說明 書的玩法)

■ 遊戲開始: 玩家只需要從三個行動中選擇一項進行:

1.用體力 標誌占地盤(必須蓋到自己的起始空間至少一格 )

2.做家事

3.進行娛樂(考量是否和別人合作才 能完成)。

第二輪的開頭「擲骰」擲骰後出現的那一面,這 一輪的玩家就按照結果來進行這一輪的行動。(* 詳情可見說明書p.2-5;進階版本則可以參照說明 書p.6-8)劇情體驗版有三個議題可以加入考量, 則是搭配勵馨基金會當時與阿普蛙工作室合作的 訴求,拓展對家庭議題的更深入體會包含:家暴 、離婚、青少女非預期未婚懷孕三種情境體會。

undefined

圖片引用自網站:https://miro.medium.com/max/2888/1*lBu1NFDAVPz8iWLJXnyggQ.jpeg

三、遊戲後提問: 未加入情境的初始版本,可以於遊戲後體會詢問 學生:

1. 你們家的分工為何呢?

2. 對你來說,你對家務事和娛樂有什麼想法?

3. 你認為你們家家務分工合理嗎?

4.如果家務都在某個成員身上會變怎樣?

5.你們在家會進行娛樂嗎?哪些是和家人一起的 ?那些次是自己完成的?

6.請列出10項你和家人曾經一起的娛樂活動。 

7.請列出10項每天必定要處理的家務。

8.依照你的理想,排出你願意付出的家務先後順 序。

9.你認為如果可以調整,你希望家人間共同時間 如何分配?

10. 你會如何修正自己目前家中的分工?

11. 遊戲玩完後,你覺得家務跟性別分工有關 嗎?你怎麼想?

12. 家庭中一定有共同要承擔的責任,你願意付 出什麼?

13. 如果家中遇到特殊狀況(停電、家人生病、 喬遷)你們家會怎麼分工?

14. 遊戲中,以有限的魔術方塊為體力的象徵, 你覺得合適嗎?

15. 每個人都時間和體力都是有限制的,你會怎 麼分配?

 

加入情境題,其實會很快發現,在角色分工中會 有明顯的失衡。

例如一、

在家暴的處境,你會發現在家庭動力上 ,光是要討論家務「公平」這件事情就有困難,而且 大家在溝通上,有時候會跳過家暴者或被家暴者,家 庭動力的失衡,長期僵化下來,拓展到家務分工和娛 樂層次,就會有明顯的差異,依據結構家族理論,你 會發現,家中會有一個不可突破的結界和神話,像是 「媽媽一定會打人,你要小心一點」「爸爸一定會不 爽,你不要惹她」「姐姐離不開網路,你要她出來作 家事簡直自討沒趣又吵架」「弟弟只顧自己,要他作 事向天要塌下來」等,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而且刻 意跳脫出性別角色。但你會發現,這些姑息的心境, 和對家人間要直接溝通的恐懼,就變成家庭要簡單談 「分工」都困難的處境。

 

例如二、

當然離婚家庭更是,小孩容易在跟隨其中一方之 後,成為另一方的小跟班和夥伴,在被要求要作家事 或者管教的同時,家人因為遺憾或悲傷的心境,往往 無法顧到孩子的需求,所以就更姑息孩子不用承擔自 己的責任,反倒是背起大人的心情,這樣的議題延續 到如果要有重組家庭或再生家庭的狀況時,小孩往往 變成和父母一起擇偶的小秘書,在整個家庭的秩序無 法重新有個新的平衡的時候,就容易造成親職化小孩 和僵化的三角關係。這些都讓整個家庭,誰要和誰玩 ,誰不可以跟誰玩,我跟媽媽的快樂不能跟爸爸說, 媽媽和爸爸的祕密我都知道,這些界線混搖的問題!

 

例如三、

青少女不預期未婚懷孕,在相對人是否 要給予家庭責任,也就是是否會因懷孕成另一個家的 同時,青少女的不預期懷孕都造成家庭的責任重新洗 牌,加上照顧新生兒的責任,或是選擇生了出養,又 或是選擇不生,都是一個新的家庭責任重新分工。

這 些家庭的家內事,都是生涯規畫中息息相關的,間接 也影響你在家中是如何定位自己?如果你有心的家庭 成員或另組家庭時,這些都是牽一髮動全身,光是假 日時間,家人之間要怎麼分配和殺時間,就是門學問 ,提供給也對輔導諮商有興趣的你,這次介紹的桌遊 『家分題』,希望在生涯的主題之下,和你一起探討 如何身在其家、加入家的一份子,也如何在每個時期 不同的分與合之間,拿捏家事和玩樂的分配,讓家庭 往人人共好的方向前進。

 

 

本文同步發布於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電子報第39期

http://www.tcdca.org/wp-content/uploads/TCDCA_newsletter_39.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