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

 

執筆台灣生涯諮商學會的[創意玩生涯]專欄至今已逾數年,將桌遊運用在學生輔導、資優教育以及小團體課程,我們從不求花俏,只希望在學校場域中,教師能夠運用不同的媒材變成通往學生內心的入口,把握住任何機會引發學生動機,透過玩的過程,和後續的輔導引導語,帶領學生更深刻的認識自己!今年,我們更想做的是將拓及教學部分,拓及課程的研發和引入,也受邀嘗試和北區桌遊共學的主持人賴奕銘(*書籍推薦者之一)一起運用桌遊研發課程。
所以,看見雅涵心理師的這本書,心裡面很激動,這種共鳴是"覺得在這條路上,我們是在不同職場默默耕耘、有默契和共識的同路人"~~也很開心能在這裡跟各位推薦這本書~~我知道,在我粉專裡的每位讀者,有志工、有家長、有在不同領域的助人者、有青年學子,也有對自我療癒很有興趣的夥伴們~所以懷著分享的心情跟大家說說這本書終於出版了 希望透過一個引子,能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ps:附上我為本書撰寫的推薦序
--------------
《推薦序》
看著雅涵的新書,心裡面浮現許多孩子的臉。這幾年在教育現場,在輔導實務中,不乏機會運用桌遊在小團體中,記得暖身時表露出羞愜樣子的孩子,慢慢從遊戲規則聆聽、掌握到投入,直到和伙伴玩起來後,孩子現在所面對的人際議題,就開始浮現上來。
.
遊戲,的確是讓孩子放鬆說自己、放鬆玩出自己的其中一項工具,尤其是旁邊有一為敏銳的助人者,帶著一雙敏銳的眼睛、和善意的耳朵,看見孩子現在面臨的問題、生活的處境、並且聆聽孩子的故事。我們就是扮演那一雙眼睛、一雙耳朵,從遊玩中,帶領孩子看見自己的問題不用悶著頭自己解決,而是在他身邊有足以讓他感到安全的大人可以說,我們的工作大多數就是扮演這個角色,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份助人工作而已,是生活也是熱情,我相信對雅涵也是,所以看著他的字裡行間,分享著助人工作的樂趣,分享他透過獨特的眼睛觀看孩子的故事,還有對於桌遊使用在輔導領域真切的叮嚀。
.
在書中的每個桌遊,都不只是玩本身而已,是建立關係,是運用媒材來評估,也是一個個靠近孩子的入口!
.
也因此,身為助人工作者,我們採取更謹慎的態度去使用它,因為遊戲不是拿來賣弄、不是炫技、更不是輔導工作的萬靈丹。為玩家所用的話,是體驗生活的休閒;為助人者所用的,是讓孩子可以放鬆展演自己的舞台,放心說自己的樹洞。
.
我們在遊戲中,最珍貴的就是「讓孩子現身」,由孩子去推動自己故事的樣子,無論是用口語、用行動、用感受,用不成熟的語言,都沒關係,讓孩子現身去展現他敘事的樣貌。當孩子可以躲在遊戲後,用行動彰顯選擇,就像在樹洞中跟我們說祕密,在一個虛擬的假設空間中,充分保有私密和安全,並且被樹洞溫暖的承接及回應著。
.
也許,我們都可能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這本書讓我們不急著解開枷鎖,先遞出一套桌遊,將我們關係連連看,重要的是我們在和孩子一起玩的過程,參與了孩子的這段故事,讓這些過去,有機會重新被說,然後,帶著孩子用新的觀點,去寫人生中重要的下一頁!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bit.ly/2FLC3s0

 

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客來網路書店書籍簡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想讓孩子記得「孤獨打電動」還是「你陪他玩遊戲」?

情緒管理‧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發掘天賦
心理師特別推薦!超過20款最具啟發性親子桌遊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靈活應變」、「不情緒化」的積極個性!

臺灣第一本!諮商心理師為親師撰寫的桌遊教養書

面對親子互動及成長議題,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有以下困擾與不安──

◆想和孩子更親近,卻總是不知該從何著手
◆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又擔心他們耽溺於電玩遊戲
◆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不知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讓專業兒少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桌遊不只是娛樂道具,
更是帶領孩子成長、拉近親子關係的最佳利器!

★擺脫3C成癮,不自覺中養成「新課綱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資源的高度電子化,中小學生「一人一平板」的現象日漸普及。然而3C成癮問題,始終是注重教育的家長心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一直在找尋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數位傷害的方式,卻不得其門而入。

另一方面,隨著108新課綱的到來,強調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光是死讀課本與參考書,不僅無法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更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潮流,想必也讓新手爸媽們有些無所適從。其實以上問題,都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共同解答,就是目前正夯的「不插電遊戲」──桌遊!

專長兒少諮商並身兼桌遊講師的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將活用她豐富的輔導經驗,結合新課綱中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在本書中為家長們的訴求,提供最歡樂也最溫馨的解方!

★活用遊戲機制,親子溝通有愛無礙
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常發生的困難,就是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言行舉止,父母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親子溝通的最大關鍵,在於建立關係;而建立關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當孩子玩完遊戲充滿歡笑的時候,便可以開始進行溝通,進而建立出屬於你們之間特有的默契。

舉個例子,「Moo斯密碼」(Moo’s Code)是一款很簡單的反應類遊戲,遊戲背景是乳牛大廚Moo因失聲而必須用木勺敲擊聲來指揮徒弟進行料理。遊戲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上面寫著敲幾下代表什麼,玩家要一邊看著提示卡、一邊聽著湯匙敲擊的聲音,專注且快速反應過來大廚要的是什麼。這過程中的「翻譯」、「專注」及「反應」,不正是親子溝通最需要的嗎?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那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以至於你聽不懂孩子想表達的,也常責怪孩子為何不懂你。當我們替每件事情畫上密碼,把每個情緒清楚地說出來,就能引導孩子整理思緒,幫他們培養情緒的疏通、轉移和表達能力,如此一來,你們就能像乳牛大廚和他的徒弟們一樣,越來越有默契!

★跳脫規則,創造你與孩子之間獨一無二的體驗!
在運用桌遊的過程中,有時候規則並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可以試著去更改,甚至創造新的規則,延伸出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觀念或感受,讓桌遊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遊戲絕不只是一件陪伴性質的工作,而是我們與孩子雙方都能樂在其中的親密體驗,更是彼此未來的寶貴記憶。倒空自己,單純地和孩子玩場遊戲吧!在你玩過之後,活用桌遊的靈感與創意,自然會隨著你與孩子之間的共同經驗,源源不絕地產生,為你和孩子帶來終身受用的成長與永難忘懷的溫暖回憶!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由諮商心理師撰寫的桌遊書!教你如何讓桌遊成為父母的好幫手!
  ★與孩子一起在玩樂中成長,有效增進親子互動,讓你與孩子的心,沒有距離!
  ★結合108課綱的素養教育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桌遊從有趣玩具變成最佳教具!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