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某天,我和公公婆婆一起顧小孩,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待孩子睡去,我們有短暫時間聊天,婆婆說:
「上次和你爸的長官聊天,他們有四個孫兒,但提到他們絕不帶一歲以下小孩,都交給保母帶」
「怎麼說?」我抬起頭,面露好奇。
「因為一歲以下小孩比較沒有互動阿~大家就比較不喜歡自己帶,不好玩!」

我說:
「不過,嬰兒啊~外表看起來只有吃喝拉撒,但是,在一歲以內,是人類生理和心理都是最迅速發展的大躍進喔!~」「如果啊~了解並觀察到他們的發育,妳會開始讚嘆,我們的靈魂是怎麼變成這樣的一個胎兒,胎兒又怎樣變成眼前的嬰兒,來人間還要認真學吸奶、呼吸、發聲、爬行、從人生開頭就要勤勉去學的東西,還真的好多喔~!」

公公對著婆婆說:「之盈很細心,照顧小孩都好累了,還會想要研究這些」。
其實當面被讚許,當下我有點不知所措
「就很有趣啊,光是好好餵母奶、慢慢回應她的需求,好像蓋房子,妳看她建立安全感,性情越來越穩定~」
公公說:「看妳樂在其中,會想自己帶,又餵母奶,真的很難得」
婆婆說:「我們那個年代大家拚經濟,要上班就得打退奶針喝配方奶,沒辦法。但說真的要餵,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一歲以內是真的非常不好帶,要從中自得其樂,那也是妳願意才行阿!」

我應了一聲,突然不太知道要怎麼回話,心裡面卻感到暖暖的。

在那個言語不好意思表露心情的年代,看著剛剛公婆用著生硬的語言,但極盡所能地表達對媳婦的疼惜!
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帶孩子,又堅持一定要全親餵的辛苦,都被好生寬慰了!

大多數時間,我都是自己帶小孩,老實說要應付稚嫩的新生兒,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我們家孩子是個敏感的高需求寶寶,剛帶回家時常聽她聲嘶力竭的哭泣,真的很糾心!(我稱這哭泣叫做”該該、鬧鬧、歡歡”),確認排除生理需求後,大多數她大哭大多是想找人,或當她被錯誤陳述、被誤會、被抱怨、想被拍拍抱抱時,都會突然很無助地用大哭來表達。

孩子從大哭到只是盧盧&該該,有時候是撒嬌的恢恢&歡歡,我們母女已經一起走了好長一段路。公公婆婆短短的幾句話,涵蓋的豈止是一言難盡的艱難日常,而是努力了大半日子,而珍貴的是原來他們都看在眼裡呀~!

走在育兒之路開端的母親

真正自己帶孩子後,就能體會到我們原本無論是誰,在孩子面前這個身分,就是母親,每一天都會遇到很獨特的狀況,但也在每一天的點點滴滴中,發展出許多和孩子之間的活動和樂趣,並且讚嘆一個小生命逐漸茁壯!這一次,在慢慢整理出一些心得後,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育兒的有趣片刻,若是妳也同在育兒這條路上,也希望妳能共享這份樂趣,帶著這份好奇回去陪伴妳的孩子~~

一、寶寶邊吸奶、邊呼吸

光是嬰幼兒能夠吸奶的這件事情,就是直呼奇蹟的,每一次看著她小小的頭歪在我的胸前,大口大口吸奶,都覺得這真是老天爺精心打造專屬於嬰幼兒的獨家設計。

為什麼呢?你試想「你能夠一邊吸珍珠奶茶、一邊呼吸嗎?」大人要同時做到這兩件事情,其實是不可能的,然而嬰幼兒卻做到了!(因為他們的咽喉還沒下降,下降後,就開始啟發說話的系統,慢慢為說話做準備)

二、和寶寶玩回音遊戲

在他兩~三個月時,每一次在他突然發出一個聲音「啊!啊!」的叫聲中,我們大人就會跟著「啊~」了起來。因為,其實嬰兒不太知道那個聲音是他發的,有時候只是在生理上直覺式的反應,但是,「當她啊了出來,你回應;他再啊~你再回應」就像山谷的回聲一般,他會比較迅速地確認自己,並且慢慢發現他是會被回應的,光是被回應這點,是安全感的起源;而當他開始對「自己」有了概念,是由發聲,慢慢長出對被回應的掌控感,就像我們在山谷裏面和話,被回應時,開始對距離有了掌握,而這點對”孩子要確認自己是誰”的前哨站,非常重要!

三、帶著她的手或腳打節拍

三個月開始,好幾次在Emily聽童謠的時候,她會手舞足蹈開始亂揮,其實聽童謠不能只是放童謠本身,這就像你一直放廣播給孩子聽一樣,沒有互動,重點是怎麼透過童謠或故事和孩子互動,童謠和故事就變成是個媒介。

所以,我會建議家長,即便旁邊有故事播放機,但你不妨就在孩子面前,看著她的眼睛,慢慢地”複誦給她聽”,然後一邊講一邊加一點你的想法或心得都可以,她會隨著你的表情和言論,有情緒的變化,透過音調的高低起伏和動作及肢體的互動,她會越來越能聚焦在跟你的互動上面,尤其越來越好奇和專注,這對孩子培養專注力和與人互動的能力很有幫助!

四、繪本,從說到指出

Emily三個月的時候,我們會在床上躺著讀繪本,當時她只能看顏色強烈的小書,其實都沒甚麼內容,所以我就把一個一個圖形串成不同的故事,說給她聽,一開始她只是專心聽,後來會停下來慢慢看圖,接著跟著你的故事手足舞蹈,發出呵呵笑出來的聲音。

在她三個半月的時候,我開始指布書的內容,她開始能夠跟著手指移動,非常好奇且專注地看並停留幾秒鐘。

嬰幼兒,從「隨意看書-聽書-跟著你的手指移動視線」其實是很大的進展,她能夠透過你的注意力移動,注意到你手指頭定點的地方,並作停留,她是慢慢將眼睛跟視的功能,與耳朵分開,因為音源都從同一個地方來,而寶寶的聽力比視力好,當她開始能夠從聽力慢慢轉移到用看的跟著注意力移動,是一個內心世界「從聽到看」慢慢移動的過程,尤其她又想跟你看一樣的東西,更是從「我到妳」的社會性啟蒙。

尤其,當你一邊看繪本,一邊跟他說「你看時鐘,我們家的時鐘在哪裡」。當你往時鐘看,她也擺頭過去看的時候,她透過你的看,跟著看見時鐘在那裡,這樣的心理能力透過你的好奇,她也往那個部分追蹤,她開始好奇你的視角,這是非常細微,但又逐漸長成的能力!
 
五、一邊聽書,一邊說書

在三歲以下,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電視、手機和平板,家長自己能夠克制是一回事,有時候,家庭中也有其他成員需要使用,或者到別人家坐坐,也很難大家乾坐不看電視。

我的作法提供參考,我自己是帶著寶寶離開電視視線可及的地方(寶寶有時候躺在沙發也在斜視一直看)。然後,建議你在一旁可以”看著”寶寶跟她互動。例如把播放的電視內容,就像聽故事的轉播一樣,你跟著轉播故事「說」給她聽,透過情緒起伏和電視內容的素材,和她互動。不過,我不太建議用新聞,因為新聞很聳動,蠻多18禁的地雷,對孩子來說轉述的方式要有所調整。我們家中轉述的素材是歷史劇(之前家人在追劇,我就在旁邊碎碎念轉播給她聽,蠻有趣的!)我在寶寶旁邊一邊說給她聽,一方面陪大人,一方面陪小孩,她聽起來會很有趣,一直想聽下去,但等到她累了就可以餵餵她並哄她睡。

這樣一來不但兼顧不讓她接觸藍光和螢幕的原則,又可兼顧家人的下班後娛樂,也兼顧和寶寶持續肢體和言語互動的育兒原則,尤其透過自己再度說書的過程,也考驗大人的反應和直覺,很有趣!
 
六、洗完香香的按摩時間
在按摩之前,我會跟寶寶說「Emily~我要幫你按摩摟」~她會眼睛瞪得大大的,從不習慣被碰身體,到期待舒舒服服、手舞足蹈地揮著小手,跟妳互動。

在按摩的時候,我們也慢慢建立:1.要碰身體之前要先說;2.有誰可以碰她的身體;3.哪些是地雷區,等孩子更大一點,甚至可以邊按摩邊跟他說怎麼拒絕別人碰她,並且作演練。嬰兒按摩,真是可以跟著孩子長大,與時俱進出各種教育的獨特時光!
 
這篇分享比較長,就像媽媽經一樣,一開口講個沒完。但是,我想表達的除了方法之外,是”我們照顧寶寶的這些大人們,在育兒的過程,不僅僅是孩子長大了,我們大人都有所成長了”。

難得的是,能夠跟老公、公公婆婆分享這些觀察和體會,大家一起領略這份快樂,從面對問題找答案的過程,辛勤的調整作法,磨合出照顧者之間的默契之外,也細心的發現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需求,從孩子的進展和反應裡,和家人一起找答案,互相分享,並透過發展心理學的知識背景,小兒科醫的科學化知識,在養育小孩的前提下作許多交流,努力之餘也看見彼此的付出和努力,對我來說,就是目前在家庭感到幸福的事情之一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面對伴侶,妳也會有不愛他的時候
你的另一半像長不大的小孩嗎?
家庭關係中,如何增加良性循環

*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嚴選】同步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