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730150956_IMG_9026.JPG

我們是被陪伴長大的。如今再聽一遍叨叨念念,不只是媽媽當年的甘苦談,更像是一個女人的歷險記。語言多有力量,讓聊天變療癒。

張老師月刊 第497集   撰文/黃之盈



「女兒,再怎麼忙寶寶,都要找時間看書喔!我走啦~」眼見媽媽的臉上堆滿笑容,看著我和小寶貝,然後默默關上門,臨走前不忘對我丟下這句。
結了婚,老實說,跟娘家疏離了許多。一南一北的距離讓我們交集空間較少,生孩子後,往返的頻率較之前少些,疏離的鴻溝也就更為清晰,有時三天兩頭
說不到一句話!


媽媽來到我家,總提著大包小包說:「妳缺什麼要講喔,我這次帶了……」因為有新生兒,家裡凌亂,她會說:「沒時間整理很正常喔!」、「有孩子就是
這樣,要烹煮、洗衣,我幫妳。」、「大家都是看小孩健不健康,別忘了妳也要健康、她才會健康!」說著說著,就開始拿出新鮮的魚、腰子、青花菜等食
材,叨叨念著:「一早啊,我去早市的那個老闆跟我說:『這批貨最新鮮。』」


這些叨叨念念,現在聽起來,都好好聽。想起小時候媽媽嘴巴張開,妳就知道她又要念妳頭髮不整齊、衣服要怎樣穿、女孩子要端莊,就連我長大後在外面
演講說書,她都想監督我,或當造型設計。即便被女兒翻了多次白眼,依然忘了縮回那隻想伸出來、幫忙整理頭髮的手。
「跟媽媽溝通,是不是有無法跨越的結界啊?」當時我氣媽媽把我當孩子看待,「被視為小孩」的糾結讓我思索:媽媽是不是捨不得我獨立?「想獨立,又
希望被認可已經獨立」的矛盾心結,在我們之間糾結多年,直到許久後我才理解,「想要自己的獨立被認可」,與所謂的獨立沒有任何掛勾!
當年的「煩」,在自己為人母之後,聽起來大不相同。「被視為小孩」不再與獨不獨立掛勾,而變成「還能有時間,當被媽媽服務的小孩真好」。


聽話的女人和不聽話的女人
我們都有想離家,卻好想被認可這樣掙脫行為的時刻。當我領會到「認可獨立」不是誰允許,而是心態轉移後,我開始理解過去的年代,女人沒有想太多孩
子獨立的問題,只是急著把好處留給家人。
他們粗糙地表現對家人的情感,是因為非常愛家、愛先生、也愛孩子,但有限的愛要瓜分又不稀釋,那只得粗魯點給了!那個資訊封閉的年代,女人進入家
庭有許多規矩,懂的也不多卻要「裝得非常懂事」,因為旁人會說:「我們也這樣走過,妳有什麼資格喊累?」、「生小孩就是這樣啊,不然你以為我們過
去怎麼帶五個的?」、「不要想東想西,維持好家最重要」、「出去就是野,想想妳現在的身分。」


「出門就是野女人」這類性別不對等的話語,現代女人會爆走,在那個年代則會被扣上「不聽話的女人」。不聽話不要緊,背後顯示的負面評價是「不稱職
」。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是女人所有角色的集合。不稱職的媽媽/太太/媳婦等,有多少人能勇敢抵擋不稱職的流言蜚語?


時代背景的差異,成為創造母女對話空間的資產
這些壓力就像風一樣,可能來自鄰居里人,也可能來自家中長輩。因為很介意他人眼光,就先施以尖酸刻薄的要求。內憂外患之下,妳得妥協和委屈。我理
解長輩經歷過二二八事件、逃過日本空襲、更有些喬遷來臺大不易,生存下來都是危機,來了要能成家立業,誰不是苦過來的。我能理解奶奶那個年代的女
人,非常認命也沉默,多少苦都自己擔,將不平等視為自然。


但這個理所當然,就變成她們對待媳婦的陰影。
「現在的女人就是想要享受,妳看又買新衣服了。」、「我都沒過好日子,妳要求什麼?」這些害怕生活過不下去的聲音,變成壓榨其他選擇的單一準則,
無意之下代代相傳,讓女人為難女人。當女人(媳婦)有所主張,好聽是被視為「前衛」,難聽就是妳的心想要野。例如:當年的母親,想念書、想住月子
中心都會被歸咎於前衛,現在聽來稀鬆平常的要求,卻可能是當時的禁忌。


踏入婚姻,我開始看見母親如何前衛。夾雜在時代交錯中,被那個時代折騰得不成人形,她嫁入日本時代精神的傳統家庭後,對她的誤解和桎梏如此理所當然。
然而,因為家庭,因為愛孩子,因為孝順公婆,她把自己扯成兩半,一半獻祭給時代的禁錮,以保有在家中長媳的位置;另外一半,怎麼樣也不肯放棄「持
續學習」。有時,我揶揄她說還好她沒有忘記纏足前可以跑跳的樣子,這讓我們有了現在的對話空間。


學習,變成母女之間的親密連結
小時候常聽媽媽說,她想去空專上課,因為早年經濟困難無法讀太多書,出社會後又拼命工作養家,但緊接而來進入家庭後,長輩又生病,身為長媳,照顧
新生兒和中風的長輩,自然是再也無法提自己想學習的要求,這些要求被埋在心底變成一種夜晚偷偷起來翻書的奢求。
我看見她想學習的影子,在我的身上也有。


而帶著這樣的理解,再回去看她的故事,就能體會到她在當時處境的難,和「還好她保有這顆前衛的心」。現在每天被尿布、哭聲轟炸的我,開始理解到當
別人還沒緊張前,媽媽就先緊繃的心,妳的耳朵變成孩子召喚時,最敏銳的雷達。當孩子哭了、吵了、累了、不舒服也不耐煩了,第一個揪心的就是「媽媽」。


身為新手媽媽的壓力,加上賀爾蒙和催產素的作用下,有顆想保衛家庭的心,又常常因為別人的反應而玻璃心在大半夜突然悲從中來,又害怕孩子喝到妳傷
心的奶水。外人聽起來的小事,對你來說都似乎天崩地裂,當別人問妳:「她為什麼哭?妳是媽媽應該要知道」、「不要太抱她,這樣會讓她太黏」、「喝
母奶很好,只是我們會有點難接手帶」這些不經意的話,都觸發妳的玻璃心,但跟媽媽聊天,她能完全了解,其實妳不是想抱怨,只是想被理解。

 

這樣的理解在我們之間流動,我也開始能理解為什麼她念了三十多年,她的月子沒好好做,一直叮嚀要我要好好坐月子;不要搬任何重物,叮嚀妳腰痠背痛
要喝到大骨湯;有產兆時,不要亂吃東西,要多走路好生,因為當年她有產兆時,被好心灌一杯人蔘下肚後,一個人在醫院孩子生了一天還生不出來的無助
心情。她不希望我被錯誤對待,所以性急忐忑地陪伴我的懷孕時期。我看見一位性急的母親,身上有多少心疼孩子的焦慮,有了這樣的理解之後,我開始可
以回頭跟她討論我有什麼真實的焦慮。


斬斷傳統婦女痛苦的輪迴,讓知識成為世代一起進化的禮物
我發現,陪伴我一起度過新手媽媽的期間,除了家人的經驗傳承、網路世代的分享,最重要的就是看書。閱讀,讓我慢下來理解自己和寶寶正在經歷一場人
生的瘋狂進化,每一天都在寫著我們的進化史,也透過閱讀的過程,找到心中能柔軟理解家人的部分。


這讓我和先生組成的小家庭中,有長輩不同的經驗傳承,也有「凡事尋求專業知識的默契」。因為有了孫子,整個家充滿了「過去年代,我們都……」、「
現在網路上,小兒科醫生說……」的時空錯置話題,似乎有了第三方的兒科醫師或護理人員的分享後,不只有「誰帶過小孩」、「哪本書怎麼寫」一方獨大
的說法,育兒有機會外化成另一個具備知識性的親密話題。


我享受窩在廚房,問媽媽補湯怎麼煮、怎麼吃比較營養、問她當年怎麼研究副食品,如何帶小孩的話題,她會半笑半鬧的說她怎麼偷渡我們出去溜滑梯、去
同學家玩、出去溜冰、去沙坑玩沙等。好多早已遺忘的家庭記憶,在現在的話題中,變得好立體、好有愛。好像當年必經的「偷偷來」,像是帶小孩騎車的
驚險之旅,座落如今的時空,說起來都回甘!


原來,我們是被陪伴長大的。我們會哭鬧讓大人煩,但他們也都這樣經歷過來。此時再聽一遍,不只是媽媽當年的甘苦談,更像是一個女人的歷險記。語言
多有力量,讓聊天變療癒,當年她不斷叨叨念的那些傷心事,遺憾的片刻和怨懟的話,現在都變成「如果當年可以,我有多想要……」的積極意義。然而這
個時期的我,所及和不及之處回想起來的母親,就在這些對話裡,慢慢爬梳成「原來如此」的撒嬌話題。


她溫柔承接我和寶寶的點點滴滴。世代的傳承透過時間,釀出最經典的片刻,這些記憶在不久的未來,在我和女兒說故事的時光也將口耳相傳。女兒會知道
,外婆和媽媽這樣親密,被推上記憶浪尖裡,盡是時代淬鍊的智慧。這樣改寫成為積極意義的智慧,都在說故事時,被好好傳承保留了下來。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致力於親子、婚姻家庭主題議題。
著有《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

《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
粉絲專頁: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