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貶低自己的成功時,為何你又必須誇大自己的失敗?」有時候,失敗並非成功之母,對某些人而言,失敗就像芒刺在背,再多的成就都不抵一次的失敗,讓人認為自己很糟糕,而這些人,私下的不自信,認為自己根本不配,害怕被拆穿,就更深陷認為自己是"冒牌者"的恐懼中,害怕軟弱被看見,脆弱被拆穿,將"沒能力的自己"緊閉在地下室中,卻矛盾的害怕那無能的自己浮出檯面,而自我打擊。當我們的自我認定是冒牌貨,就無法真正的肯定自己,也無法歸功於內在固有的東西,進而認為自己真正擁有,反倒是怕東怕西。
內容簡介
這本書,姿勢決定你是誰,正在說的是這件事情,我們人不是神,都有自己的脆弱面,"擔心 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的恐慌,就先將自己擊垮,當不自信的自己不斷回頭撰你的封口費時,那些不自信的信念,深惡痛絕的無力感,都會席捲而來,認為自己不該站在台上,不該擁有榮耀,不該享有成就,害怕有人上前來拆穿這一切"不屬於你擁有的"卻確切在你身上展現的,
很多人在別人眼裡是所謂「成功的」,私下卻害怕著哪天被拆穿,害怕別人的眼光,
因此躲在他人的評價中,失去與自己的連結,因此無法做到「臨在」的最佳狀態,
並且擔憂害怕著別人怎麼說他,因此道貌岸然、假情假意,更害怕被拆穿.......
因為害怕的心態越滾越大,
就不斷跟自己說自己不配,說自己是冒牌者,認為別人都很好,只有我是個無可救藥的騙子。
而Amy Cuddy以自己為出發,談論這些不自信的經驗,覺得別人的恐懼都不是真的,只有自己的最可怕,
他深信,當我們月有辦法談論這種焦慮,越有辦法談論他,越看的清這份不安,就越能較平實的面對自己,
我想無論是怎樣的人,都會有不安,我們是人,不是神,
即便你曾經獲得世界冠軍、在獎項中贏得殊榮,都在那個當下,
當我們被預期下一次也要表現的一樣好的同時,心理面的脆弱,
就更不容易被聽見,被喚起。
而一方面,當我們似乎認可自己的成就,另一方面,卻又將自己的脆弱打入冷宮,
這種忽大忽小的自我和心理狀態,容易拉扯一個人離開當下,進而失去最佳狀態的機會。
這種"不准自己脆弱的狀態"反而會因為一個小挫折,又將人墮入不自信的患得患失的地獄裡去,
而當我們害怕給別人壞印象,就更容易讓整件事情失焦,更因為失去控制感,侷限了能力和視野。
在本書156頁中指出,我們人常有聚光燈效應,當我們越專注於自己的外在表現,就越容易焦慮,
書中提及就像棒球選手的打擊,當他們越關注外在嘲諷的評論、他人的觀看,就更容易焦慮,
而忘記了很多人其實正在喝他的啤酒、自拍,而你能做的,就是「打中那顆球」而已!
當我們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去看自己,過多焦慮的自我關注,就不可能展現最佳狀態。
而原本焦慮本身是要我們有更好的表現,促發我們的行動力,運用行動力降低生理壓力,
而書中提及許多關於權力的研究,p.145,讓我們了解非語言和語言的展現,如何顯示我們個人的權力。
p.195更指出,當我們認為自己有權力時,身體的展現較大,聲音也會變大,語速較慢,花費時間較長,
並認為自己有權占用這些時間,不匆促,也不怕停頓,更覺得自己是有權力、有資格占用這段時間。
當人們認為自己有權時,會無意識降低他們聲音頻率,而當我們焦慮時,皆會用高音說話(因喉嚨感到緊縮)
而在心理學方面,身體姿態的改變足以改變心理狀態,就像William James說的
"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我是因為唱歌而快樂"透過瑜珈、呼吸的改變(深一點、慢一點、快一點或重一點))
同步跟上那人的狀態,就容易感受到那人的思維、感受和行為,所以我們透過身體姿態的改變,增強個人的掌握感,
在幫助自己回到臨在狀態時,發揮最佳狀態!並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以身體形塑你的心智,把你應有的表現表露無遺,無所遁形,專注在過程中,讓自己呈現最佳自我,
推薦給關切如何發揮自我潛能,如實成為自己,不被焦慮綁架的你,這本很有意思的<姿勢決定你是誰>
博客來 http://bit.ly/2g1IpFC
誠品 http://bit.ly/2g1ipJl
金石堂 http://bit.ly/2g2xttF
三采 http://bit.ly/2g44AeT
讀冊 http://bit.ly/2gozaDj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