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同學生去老人養護所,學生的任務是陪同老人聊天、唱歌、陪伴老人下棋...理想上是規劃這樣的行程,但是現實是...
這週忙著協助來自大台北地區的國中學生,在明德國中家庭教育中心主辦的"領導才能營"
其中一項任務是,陪同學生進行一項企畫的規劃,直到去實踐,在回頭省思並調整。
我覺得給予這個年紀的孩子這樣的訓練實在非常重要,我們陪伴孩子從行前規劃、和領隊老師討論可行性、
發表企劃、具體提出路線以及在那邊的行動,在返校紀錄成果,提出省思和回饋。
就像大學生提企劃案一樣的規模,信任手邊的孩子可以做到。
於是,來自台北市東區、西區、南區、北區、中區的孩子,在分組之下要攜手合作,
了解目的地之外,探詢該校附近的資源、規劃路線、並且運用每天手邊有限的資源,
達到社區服務的目標。
我陪伴的孩子,是到一所安養機構中陪伴老人,記得一開始進入時,她們怯生生地想跟長輩互動,
一方面鼓起勇氣說:「我想跟你聊聊天」,帶著害怕拒絕的心,忐忑的前進詢問長輩的意願
一但有長輩拒絕,孩子就陷入一種灰心和舉足不前的狀況,不曉得該怎麼辦。
有幾位失智的阿嬤,握住孩子的手講個沒完,有些阿嬤則是因為頭暈身體不舒服,拒絕孩子的熱情;
其中,將幾位學生安頓好相對應可聊天的長輩後,有一個聲音從我後面悠悠的傳過來~~~~
「老師,那我怎麼辦?」我甫一回頭,看見一位男孩,站在我身後,眼神有點迷惘。
我說,阿呀?~~不然,我們問問看好了,眼見慌張的不只有男孩,還有長輩們,
有長輩不想喝口邊的果汁,被外傭灌餵著,她似乎不想讓我們看見這麼難看的畫面,於是大聲斥責外傭。
外傭有不甘示弱,將她的果汁拿給旁邊阿嬤說:「妳不喝,那給她喝,她想喝的哩.....」
旁邊的長輩瞄了我們一眼說「為什麼她不喝要給我喝?」外傭說「妳不是平常很愛喝 怎樣」
這時我和學生不曉得是要該別過眼去,還是要上前詢問「是否要聊天」,或者阻止外傭說「妳幹嘛這麼兇」
只可惜我們不是機構裡的人,他們之間過往的恩怨情仇也罷,或者外傭認為這只是一份工作也罷,
我們也無權介入,只是覺得在這裡,似乎尊嚴,會被削弱一半,
當妳拒絕她餵妳果汁,卻又要她幫妳洗澡換尿布,身體的一半自主權就掌握在別人手裡了!
我轉過身去,看見一位正在看電視的阿公,
我問問手邊的男同學,說:「要不要問問那位阿伯?」
我們靠近阿伯的時候,看見阿伯比我們還要擔心,卻默默的點點頭。
在似乎很久沒人跟他聊天的樣子下,他用不太清晰的口語回答我們的問題,怯生生的~~
我問阿公說:阿公你以前是做甚麼的呀?現在回想起來你最感到驕傲的是什麼事呢?
阿公表示他過去是足球隊員,曾經為校爭光踢到全台灣第一,但是後來足球在台灣沒有出路,所以去當電信業者
當阿伯一字一句不太清晰表達,生怕我們聽不懂,卻看見我們耐心的微笑的時候,後來他跟我們分享過去下班後會去聽歌
他會去入場100元,點杯飲料就可以聽兩小時的歌,對他來說這是下班後有趣好玩的時光。
我帶著學生和阿伯討論到過去的老歌,鳳飛飛、鄧麗君等歌手,我拿出手機陪阿伯看鄧麗君的演唱會,
阿伯目不轉睛,因為他眼睛不好,後來選歌他看不到字幕,我們就耐心念給他聽,一首一首讓他挑。
事後我們才知道阿伯無親無故,因為生病才需要到安養院,而在安養院中,他沒有朋友,只得對著電視、穩定作息來虛晃人生。
阿伯感到孤單,卻不抱怨,因為現在有人餵他吃飯,幫他洗澡,已經是他能維持基本功能的基礎就好。
我跟孩子討論著,我們常說慎終追遠,當我們生命走過大半輩子,很在乎的是我們在意的事情還會被怎樣的形式留下?
又有誰記得我們過去是怎樣的人?當我們感到孤單無助的時候,一首簡短的歌曲將喚起一段過往的時光,
我和學生討論著,當我們一首一首提供給阿伯作挑選,乃至於後來都由他點歌,一個人「從不說,到說」從「不主動到主動」
都是一個關係微小跨越,當我們看見並非是他不想,而是他沒機會,我們就不能說被他拒絕。
這次孩子在活動的洗禮下,鼓起更多勇氣、觀察更細緻,並且有更多願意,從中發生,這真是體驗學習帶給學生的禮物呀~
這首船歌,是阿伯最感觸的一首歌曲,跟他一起聆聽的過程,似乎也跟著回到那阿伯年經意氣風發時而帶點惆悵的時光
圖片授權自李昌周攝影師,版權歸拍攝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