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695564_1058791794142495_2022738786_o.jpg

最近在部落格上沒有動靜,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隨處在寫,這樣的低調生活,在村上春樹的這本書中,得到了一些寬慰

 
在此之前我一直還沒辦法接納寫作的這種狀態,畢竟,要切換"生活"到"書寫"的某個狀態,
 
對我來說需要掌握到自己的切換方法,
 
而現實是有時候光要打理生活中的事情,容易手忙腳亂。
 
 
但是,
 
因為有你對自己的理解,使用精準的語言,描述了自己書寫的情境
 
讓我也開始能理解自己現在的狀態...
 
 
其中,
 
包括在「寫作的孤單歷程中找到自己的裂隙」,「找到自己的文體風格」
 
「用腦袋書寫,不如用身體感知來寫」
 
說明書寫和小說之間,需要轉換成某種容器來乘載,這樣可愛的隱喻精準的抓住轉換的瞬間
 
 
這讓我想到,
 
前陣子在書寫時,身體浮出一種輕快的節奏,我無法用抓取的,只能用文字留住片刻,
 
事後,我因為無法留住而感到懊悔,一感到懊悔,我發現又回到了腦袋

回到腦袋後,書寫流的終止,讓我又需前前後後重新調整自己的狀態。

 

 

這樣的感受在您的書中找到一個合理的描述:

「書寫就像是演奏,我們的工作在於確保節奏,發現美好的合音,並相信即興演奏的力量」

「書寫的過程要以相當低速,低調地進行,這種速度比步行快一點,比腳踏車慢一點...」

「將意識中的東西,轉換成故事加以呈現,並在意識轉運中產生新形式,

接下來運用兩者的落差,以落差的動能做為更感來述說些什麼,

這是相當迂迴且費事的作業!」

 

台南。青年旅社n.jpg

這讓我對自己心裡的"不耐煩"撐出了空間,多裝了點耐心和緩衝,

去想點別的再回來...

 

 

看著這段,我看見自己好像中藥行裡面,拿著秤子的那人,拿捏著支點和內容的差異
 
而非變身成藥材本身,在天秤上失重、傾斜、感到不安。
 
我發現要與自己的書寫保持距離,卻又是在寫自己 是這樣的落差,讓我不習慣著
 

南投。妖怪村o.jpg

 
書裡頭提及這麼樣的一段:
 
「書寫的過程是一個人關在房間,"這樣也不是,那樣也不是"的推敲文章
 
可能耗費一整天,也不會有誰為你鼓掌,或拍拍你的肩膀說"寫得好"
 
這是件非常費事,沒完沒了,辛苦煩悶的工作」

這一段讓我獲得很大的紓解,這條路上有一群人是跟自己有同樣處境,

也讓這些日子的孤寂被寬慰許多...

 

       這個假期,我開始四處行走,大量閱讀。

台南海安路.jpg

 
       透過閱讀,故事的編排和幕的掌握,我似乎可以拿回一些的主導權,
 
開始可以回復那份好奇和新鮮感。也謝謝我的朋友惠貞,在重要時刻,
 
讓我在台北街頭無所依恃的那個晚上,充分地聽懂我的孤寂和不安,
 
讓我拾回一些動力,理解自己好幾個晚上不睡覺,啜著咖啡到天亮的時光,
 
我要抓住這一刻的理解,好好繼續將自己敞開,並且收拾安撫著...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村上春樹 身為職業小說家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