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695564_1058791794142495_2022738786_o.jpg

最近在部落格上沒有動靜,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隨處在寫,這樣的低調生活,在村上春樹的這本書中,得到了一些寬慰

 
在此之前我一直還沒辦法接納寫作的這種狀態,畢竟,要切換"生活"到"書寫"的某個狀態,
 
對我來說需要掌握到自己的切換方法,
 
而現實是有時候光要打理生活中的事情,容易手忙腳亂。
 
 
但是,
 
因為有你對自己的理解,使用精準的語言,描述了自己書寫的情境
 
讓我也開始能理解自己現在的狀態...
 
 
其中,
 
包括在「寫作的孤單歷程中找到自己的裂隙」,「找到自己的文體風格」
 
「用腦袋書寫,不如用身體感知來寫」
 
說明書寫和小說之間,需要轉換成某種容器來乘載,這樣可愛的隱喻精準的抓住轉換的瞬間
 
 
這讓我想到,
 
前陣子在書寫時,身體浮出一種輕快的節奏,我無法用抓取的,只能用文字留住片刻,
 
事後,我因為無法留住而感到懊悔,一感到懊悔,我發現又回到了腦袋

回到腦袋後,書寫流的終止,讓我又需前前後後重新調整自己的狀態。

 

 

這樣的感受在您的書中找到一個合理的描述:

「書寫就像是演奏,我們的工作在於確保節奏,發現美好的合音,並相信即興演奏的力量」

「書寫的過程要以相當低速,低調地進行,這種速度比步行快一點,比腳踏車慢一點...」

「將意識中的東西,轉換成故事加以呈現,並在意識轉運中產生新形式,

接下來運用兩者的落差,以落差的動能做為更感來述說些什麼,

這是相當迂迴且費事的作業!」

 

台南。青年旅社n.jpg

這讓我對自己心裡的"不耐煩"撐出了空間,多裝了點耐心和緩衝,

去想點別的再回來...

 

 

看著這段,我看見自己好像中藥行裡面,拿著秤子的那人,拿捏著支點和內容的差異
 
而非變身成藥材本身,在天秤上失重、傾斜、感到不安。
 
我發現要與自己的書寫保持距離,卻又是在寫自己 是這樣的落差,讓我不習慣著
 

南投。妖怪村o.jpg

 
書裡頭提及這麼樣的一段:
 
「書寫的過程是一個人關在房間,"這樣也不是,那樣也不是"的推敲文章
 
可能耗費一整天,也不會有誰為你鼓掌,或拍拍你的肩膀說"寫得好"
 
這是件非常費事,沒完沒了,辛苦煩悶的工作」

這一段讓我獲得很大的紓解,這條路上有一群人是跟自己有同樣處境,

也讓這些日子的孤寂被寬慰許多...

 

       這個假期,我開始四處行走,大量閱讀。

台南海安路.jpg

 
       透過閱讀,故事的編排和幕的掌握,我似乎可以拿回一些的主導權,
 
開始可以回復那份好奇和新鮮感。也謝謝我的朋友惠貞,在重要時刻,
 
讓我在台北街頭無所依恃的那個晚上,充分地聽懂我的孤寂和不安,
 
讓我拾回一些動力,理解自己好幾個晚上不睡覺,啜著咖啡到天亮的時光,
 
我要抓住這一刻的理解,好好繼續將自己敞開,並且收拾安撫著...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村上春樹 身為職業小說家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萊兒 的頭像
    克萊兒

    跨界。強悍且溫柔地出走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