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24249_684880988286857_5238849950406318019_n 

「小冉的鋼琴級數一直沒有辦法晉級,是他程度不好,還是操練不夠?」M先生不斷挑剔四年級的孩子,小冉越聽頭越低了。

「練琴是練練興趣就好,為什麼一定要每天操練,弄得像學科一樣?這樣一點興趣都消磨掉就不好玩了?」太太見到這樣的情景不忍出嘴。
 
「練什麼興趣?花了那麼多錢也不學好,看看我們當年連學都沒機會,現在有機會練,還不惜福?」M先生帶點怒氣的回擊。
 
「為什麼每次講到孩子的補習,你的反應就需這麼大,沒辦法好好說話?」太太又氣餒又難過地說。

M先生小時候,對許多事情有有興趣,但因為家境困頓,沒機會學習,他念專科的那一年,父親過往,他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還寄錢回家。只記得母親參加畢業典禮那天,愧對地跟他說「是母親沒能力,辜負你的才華,讓你吃苦,未來出社會了,人生就得自己負責了。」從此,M先生將這份母親地快就惦記在心理面,不但創了公司,成家立業後,一心想好好栽培兒女,將當年的遺憾望向孩子身上。

可這一望,眼裡很難看見孩子的努力,卻盡充斥著孩子的「不惜福」和「不努力」。於是,一旦「你看看你就這麼不珍惜,想當年我們那個年代…」的話題開啟,就變成孩子的緊箍咒,表現得再好,父親卻看也看不見…

才藝班的學習狀只是衝突入口

其實,夫妻對小孩是否上才藝班,上了才藝班的表現如何?可能見解和堅持有所不同,蠻多人會認為這是"對於孩子管教價值觀"的問題,但其實「才藝班本身」只是問題的表徵,「小孩上的結果如何?」「他們怎麼討論這件事情?」卻可能是投注自己議題的線索。

這種線索是一種在下意識中,投注自己的意念和情緒到孩子身上的無意識行為。當M先生看見小冉沒能按表操課,又因為小冉沒能晉級就感到挫敗,是因為他將孩子的表現視為自己的表現,難怪他會常掛在嘴邊這句「假如我是他,我早就…」,當他這麼一想,表面上是對孩子展現失望,另一方面其實是對自己的自責和挫敗,可是他可能渾然不知。

也因為他回過頭來想到自己的傷口和空缺,所以更難回頭真正看清楚孩子的處境,這對孩子來說,收到的往往也會是「我永遠不夠好」的拒絕訊息。

這樣子拒絕的話語和訊息,不但小冉感覺的到,其實太太也感覺的到。太太一方面心急,一方面也不解先生為什麼要這麼激動。於是,他們的戰場從孩子的才藝班、雙方的價值觀、延伸到我不了解你。這一路戰火綿延,卻不記得當初到底為何這麼介意。

別拿原生家庭的傷,砸現在家庭的腳

M先生其實忘記了,他活在21世紀的今天,相較於民國50.60年代的遺憾早就已經結束。每當他忘記那些遺憾早就過去,他就會不斷拿過去的焦慮和遺憾來絆住自己的腳,也絆住和太太的關係,這些焦慮也代代相傳著。

當M先生期望能夠光宗耀祖,為父母親掙顏面的同時,卻矛盾著給不出「看見孩子的好」,看見孩子用他的速度正在長大著的這件事。也忘記了,我們能教孩子珍惜,但不要將焦慮永無止盡的傳遞下去。

因為,未來是他自己的,父母只是陪同他、祝福他,期望他平安長大,卻可能會先走的同路人,我們要愛,但不是帶著空缺去彌補愛。
 
了解過去的生活背景,擦亮看待現在家庭的眼睛
 
當我們開始發現自己根本就不喜歡拿孩子的未來彌補自己過去的傷,我們可以從「了解父母」做起。因為在「養兒方知父母恩」的過程,我們不免無法脫離考量父母親那個年代的背景,考量當時他們是怎麼長大的,是怎麼形成這樣的育兒信念呢?

例如1:爺爺是家中長子,從小就需一肩扛起家裡大小事的決定,而父母對你的要求也是長女如母,你也要扛起家中大小事的決定。

例如2:奶奶認為從小家裡就沒什麼錢,為了賺幾個錢還要去灑掃,幫人家包紙蓮花,認為生活不需要有太多物質,買名牌那些都不必要。

代代相襲的習慣,如何微調並超脫
事實上,依據家庭系統理論,每個家庭的價值觀、信念、以及決定,都是有其來由的。
這些決定除了時空因素,爸媽本身性格的因素、和他們承襲了爺爺奶奶怎麼照顧的背景。多少因素,他們也希望超脫父母關係,所以做了新的決定,代代修改「一定要怎麼樣才是好的」的信念。
也因此,
我們要記得,雖然演化有他的傳承和道理,但必須因時制宜,我們需智慧地挑選你覺得重要的信念、價值觀,然後記得我們也有自己長大的經驗,我們可以傳承,也可以創造和改寫,才不會陷在過去的傷,而看不清現在的情勢。當我們和另一半管教孩子因管教而出現衝突的時候,記得什麼都不做,先停下來想想以下四步驟:
1.當我們情緒上來,深呼吸,想想為何在這個點爭執。
2.這個焦點代表著我們認為什麼重要的信念?
3.這個信念與自己的成長過程有甚麼重大關聯?
4.現在你可以選擇用什麼姿態與另一半溝通?


選擇一個可以讓妳表達清楚,又不過度慎怒的姿態,好好聽懂自己心裡面的聲音,唯有當你的情緒充分被安撫下來的時候,才有可能達到以下五六步驟:

5.試著聽見對方在轉達什麼?
6.理性討論並達到共識。


幸福如我們,有更多的育兒新選擇
在現在資訊爆炸的世代裡,我們有幸可以多多參照別人的育兒聖經,也可以納入自己的信念和想法裡面,記得保有彈性。需時時保持覺察的能力,盡量了解自己在生命過程中有什麼遺憾和空缺,別把它過度投注到小個體的生命裡面,也別因此和另一半因此而征戰,才能展開空間,真正守護著孩子長大!
 
<圖片授權自藝之魚創意設計團隊,版權歸該團隊及創作者所有>
<故事內容為虛構,若有雷同處,純屬巧合>

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嚴選文章: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3460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