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永遠留有至少三分 餘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練詠春重點不在拳法,而是自己念頭的轉移,
「小念頭」就像每一週的靜心,是完全跟自己在一起的好時機。
進到黐手的階段,就開始是透過她人的回應看見自己。
上一次老師帶西門的 談師兄來,完全被震撼教育,
她一接觸我的手,就一直碎碎念說妳的結構不對、馬沒站穩、不要快
從頭到尾被嫌一遍後,很快被封殺*KO,只好和師姐在旁邊拿板凳蹲坐
因為他操著澳門口音,加上挑剔和不屑的語氣真的很好笑,
被挑剔得心服口服 !!
這一次,跟儲師兄對練,師兄感覺到我的結構變穩固,
並發現我的手莫名出現"炫"的力量,感覺很高興。
加上為了調整我搶打的壞習慣,
願意幫助我,和我角色交換,
讓我體驗到"搶打"的頹勢。
收穫很大!
我喜歡可以從容找空檔的位子,但之前做不到也說服不了自己。
這要怎麼比喻呢?那種位子的轉移....
感覺很像是籃球的位置從先鋒到後衛
而整個球場都是一個完整的我。
上次Jaff,跟我說將雙手往前延伸,
中間就是妳的家門,妳必須設出界線,保護妳的家園,
左手出去,右手就要進來*(回家顧家)
右手出去,左手就要進來*(回家顧家)
然後,把手分成三段,就像妳只剩上肢,將意念放在上肢。
然後慢慢收回後背,感覺力氣從後面來,慢慢從腳底送上來。
接力進來,送力出去,妳只是個中介質。
這讓我想到重心的概念,上次師傅推我,讓我感受到力氣接到哪裡?
我們去感受身體的力道,從雙手接觸後,一層層把力量往下送
老師一次次問我「現在力到哪裡了?」
「應該要接到後背,到了嗎?」
「應該要接到脊椎,到了嗎?」
「應該要接到下肢,到了嗎?」
「現在在左腳還是右腳?」
一次次將力量送出去,運用中介的概念,運用攤手從後背將力氣送出去,
接對方力氣,往下送,不急也不徐,留有餘力。然後不讓其侵犯中線。
護手中線的家門,然後,結構架好,讓意念流轉,卸除進來的力量。
然後,永遠保有自己五分的餘力,不將力量用盡,也不離開現場的臨在。
現在,
感覺身心的修練慢慢推移到下一階段,
這種感覺很熟悉,跟諮商的學習歷程很像:
很慢速,也有突飛猛進,然後,回到自己身上,
小念頭,修身也修心。
不求快,珍惜每個接觸,
聽力、接力進來,然後卸除。
peace.
圖片授權自李昌周攝影師,版權歸拍攝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