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36758803965914435.jpg
▌看下去,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樣下標了!
「看著媽媽辛勞背影長大的孩子,幸福絕對不會去拜訪他!」P.142
這句話讓我觸動很深,當我們說著「只要孩子幸福,再怎麼辛勞都沒關係!」的時候,常常捱著自己的辛勞、需求、感受,拒絕把自己的狀態當成一回事,拒絕自己需求於外的狀態,常常感到很辛勞的狀態,也會帶來孩子的內心感到痛苦!
一方面自詡很辛勞,一方面孩子沒有感謝之情,父母就內心崩潰。
這就是過度付出的徵兆。沒有想過自己要甚麼不是罪,是與原本「你想為孩子好」的狀態,背道而馳。
▌缺乏自信的父母親們,為了消除自卑感,會和別的父母互別苗頭,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內心感到寒酸!
書中舉例來說,當父親在工作中闖出一番亮眼的成績,母親則是透過育兒把勝負寄託在孩子身上,如果沒甚麼可與他人比擬的,就迴避與友人的來往,不涉入和自己沒有關係的事務上,越來越封閉,以孩子的表現來決勝輸贏!
這些決勝的狀態、和熱衷教養的父母們,對孩子如果有過度成人化的期待,此時,將會失去以父母天性對待孩子的『餘裕』。-P.72
幫我們強迫自己辛苦、深信苦勞終有一天有回報的信念,就容易讓我們對孩子有過度不適齡的期待,常常感到付出收不到回報時,更甚於在日常
▌常常出現以下心境:
1.輕忽孩子的遭遇(例如:當小孩受挫,馬上反應有什麼受挫的)、
2.直接否決感受和想法(當孩子有需求時,直接反應你真的很麻煩,沒看到我很累嗎?你讓我不方便,你怎麼會有這種蠢笨的想法等)、
3.直接處罰(小孩東西亂擺,就威脅把東西拿去丟掉)
4.斷絕關係(不要說你是我的小孩,你真的讓我很丟臉!)
這些狀態都能反映一件事情「父母的愛已經被焦慮和疲累淹沒了」
只是我們不願意承認罷了!當你的需求沒辦理解和看見,就更容易和孩子失聯,進而變成對孩子的不適齡要求。這些焦慮都隱藏在日常裡。這樣的感受,孩子一開始會盡可能「讓自己乖巧」、「將真心話壓下去」、「當個讓母親貼心的兒女」,直到青春期,這些心理的疙瘩就會潰堤而出!原本的乖乖女,變成不良少女,無論這個青春期來自己歲(有些人則是交往男女朋友或者結婚後,才開始展露出來)。
▌當夫妻其中一人非常熱衷育兒及家務,另一人就顯得漫不經心,這也是書封副標題「危險的乖孩子、控制狂媽媽和缺席的爸爸」中展現的家庭動力!
書中P.110提到的關於「名為角色的假面具」的說明,正是在家庭動力中每個家庭成員揀選不同角色去演的極致。在這個部份說的角色提及的是「拖著孩童時期的心理疙瘩,過著痛苦生活的大人」當家庭的人際關係中扭曲著,孩子既會放棄發揮原來的自己,主動擔任起這些代表角色,要擺脫角色的殼,卻也會被拖回去,才能維持家庭動力的平衡。書中提到以下六個角色:英雄、代罪羔羊、迷失的小孩、討好者、小丑、使能者。
▌當家中有個不符合父母期待的壞孩子,通常手足中就會配著一個聽話的乖孩子,這樣的組合在普遍家庭中可以窺見一二。在家族治療中也見怪不怪,我們常聽見父母說「你看妹妹多會讀書,哥哥就不是讀書的料只會找麻煩」「兩個孩子都同個家庭養的,就是不一樣,一個只會讓人煩惱,另一個就是天使。」這些不是問題,問題愛於:
當角色就像個面具,緊緊與個人黏在一起,就無法輕易取下。這就像我們在家庭中常給父親「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大魔王角色」,而失去了父親還有其他滋養和孩子玩在一起可親近,具備回應性的角色,非常可惜!
▌當孩子的問題變可見,也足以窺見背後受傷的父母
在父母無所適從怎麼樣才是為孩子好的時候,書中對過度父母管教的建言是「不要想管教這件事」親子關係中,不只有管教還有親密及理解。親子關係並非個人成績單,如果你真的也對孩子表現不好時,感到不耐煩,在你說「給我走開」「你根本不配當我的小孩」這些內心話時,書中建議你在親子關係為前提時可以試著「說反話」你不要煩我的背後,其實是自己也很焦躁,當孩子感受到你的不安,就會本能性的靠近你,想要安撫你,這時候只會加強你的狂躁和難受,在此時,反向地跟孩子說「媽媽抱抱~」「抱一個沒事」
在孩子將東西撒在一地時,你快要抓狂時,內心無數句「教幾次了還不會,是笨還是蠢?」,記得反向地跟孩子說「我記得小時候我也有這樣的時候,來伸出你的小手,來我們一起收拾!」
▌父母要原諒自己:當你說出這樣的話時,其實也是放過自己。
因為,其實你已經做很多了!其實你已經付諸好多行動了!
其實你已經做很好了,其實你已經盡力了!其實你也很完美了!
只是這些話,旁邊的人沒有告訴你而已。你得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不足,接納自己也不會,接納自己小時候也會犯許多錯,把事情弄得一團亂。接納自己稚嫩幼小又無知,這些都無礙於你的育兒。
只有,過度管教、追求完美不能出任何錯,把孩子當成績單,才容易會阻礙你和孩子的親密,感到患得患失、與孩子失聯!甚至是養出另一個內心扭曲、感到寂寞的孩子!
▌最後還是要說,嚴格教養不一定會讓孩子變得奇怪,而是內心如何感到奮起、活出自己的樣子、維持純正、因為自己和顧及他人時感到生活幸福,這些活著真好的感受!將育兒的初衷,列出一份教養清單,也要活的幸福,因為你的孩子...也喜歡看見你幸福的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