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974

日前,有朋友跟我說,每次看妳帶兩個娃(兩歲以下的兒女)的日常點滴分享,應該會增加生育率耶!

我說,「天哪,如果是這樣,那也是好事一樁呀!」

96057399_686179701948620_4682339441627365376_n  96148619_2519507881647481_8986756816729800704_n

其實很多爸媽很害怕生小孩,尤其兩個以,擔心會更手足無措!我自己的朋友就有第一胎跟我們家Emma一樣是高需求寶寶,搞的夫妻很害怕再生第二個,怕第一個失寵之外,也是在教養的過程中被第一個孩子嚇到,經驗不太愉快,所以不敢馬上生第二胎。又或是經濟上的考量,以及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型態更是讓小家庭望之卻步,受到媽媽團和朋友的鼓勵,讓我依照孩子的發展慢慢分享我自己帶孩子的小活動,讓孩子在家放電時家長也可以愉快,所以文章中,我會分享的不是「孩子幾歲開始學英文比較好」、「上怎樣的幼兒園」、「要在日常生活中鍛鍊他開始提早發展不同的能力」這類型的文章,

我希望的是,把日常中可以運用的所學,搭配上他這個年紀現在該發展出的能力,讓他有更多生活中的嘗試、掌握自己的身體動作、透過家長的情緒和行為回應,讓他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新的理解和認識,並且在他「歡必爸」「盧」「勸不聽」的時候,給予他對自己目前的心情更正確的認識,這是我在陪伴小小孩時,很多的時候在做的事!

96517528_2638555493067303_1864212876743409664_n  96627691_246179349830545_8076494161118756864_n  96539849_237152110958929_9158044815483469824_n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會當父母,即便在孕期也是看了很多書,平日也做個案和吸收育兒相關新知。雖然做了這麼多功課,但誰不是一邊工作,一邊帶著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情,去迎接孩子的呢?至少都想做個好父母吧!但小孩出生之後,就會發現跟書上講的都不太一樣,例如:他喝奶喝到開始打嗝,妳會面臨三種抉擇1.到底要繼續餵、2.拍噶還是3.放著讓他繼續打噶。最後變成拿起手機查網路和打電話回月子中心或醫院,慌亂的問了各種焦慮的問題。這些都不是我們天生就知道的照顧知識,所以心情忐忑不安。

Emma是很有主見的小孩,還是這正是他的敏感期?

一歲多左右,是孩子的走路敏感期。孩子的發展從翻、坐、爬到走,是一個有順序性的發展過程,從「走」開始之後,就會出現更多的挑戰,例如他喜歡在有高度的地方故意站給大人看,然後單腳想要「走」下來(看得大人心驚驚)。又或是揹著很重的物品走路,硬要提著到處走。這些都是寶寶藉由活動發展他的大肢體運動「平衡感」的重要里程碑!

96275669_255375612488578_3989507740144762880_n 96168000_696662777762680_4596529327947907072_n 96427396_716082272496272_4375208310270328832_n 96824802_911281165984544_1887829278406475776_n

一歲多左右,也正是大肌肉小肌肉發展的敏感期提、拉、揹、撥、壓、捏、倒、敲、搬、擠、舀、擰、插、拔,寶寶在這個時期,能自己做的絕不假手他人XD。當然,需要幫忙的時候,也會散發出不耐煩或氣餒的情緒,表現出需要大人的協助!

所以,透過一些家務的活動,可以讓寶寶順利發展協調手腕和指尖的能力,是重要的。

像是「旋轉瓶子」「倒水杯」「捧著碗送餐」「擦桌子」「提物品」「擰抹布」「揉麵糰」這些日常的活動,都可以讓寶寶適時的參與,也在此時你會看見他是模仿王,復刻你的動作一百分。

96763844_290725548759417_1353767506946293760_n 96019834_572775240040037_4500108699427143680_n IMG_0635

也因為,寶寶的發展是從脊椎到四肢,從兩個月多的(抬)頭到腳(站立),如此一來妳就可以明顯感覺到,每個月的寶寶,正在奮力找到自己可以進行的活動,以便"發展上需求的完成"。所以,我們在家提供的活動,通常是在安全範圍之內,協助他完成內在正在進行的發育需求,這些任務寶寶會買單,也是因為他需要。

所以在家的活動,看似讓他正在「破壞」不如說是他的敏感期已經到來,他的內在有個衝動,他"必須"完成這些內在的任務,紓解衝動,才能「完成」(否則就會在那邊跟你歡、跟你盧,你也不知道他為何這麼堅持,但其實他只是在紓解衝動阿~~)。

所以,只要你了解寶寶對於每個時期的動作需求不同,就不覺得他一定是在搞破壞,反倒是提供給他相對安全的物品,完成他的發展。

96748832_257571631962252_1755851324311732224_n 96584409_4138204632871219_1045257914425540608_n 96423798_374021456854783_4800384697907544064_n 96168000_233944428043967_2919353536686850048_n

在家比較容易取得的物品,例如:球(黏&丟)、抹布(擦)、洗好的菜(幫忙撥)、杯子(倒&舀)、空瓶子(轉&扭)、書籍(撥&翻&看)等。這些物品的提供都是有他的目的性,讓寶寶在他內在動作需求爆發期,有適當的抒發和練習,所以在家的家務訓練,需要視孩子發展需求的狀況,分撥一部分讓孩子幫忙協助,並予以鼓勵。

由於我們家還有另一名需親餵的奶娃,所以活動可以提供規則,接下來看著寶寶自己玩,一邊親餵一邊可以看的到他,並且在家完成之外,還可以殺個15-20分鐘時間(親餵完成),我常常是一邊親餵,一邊回應大寶正在做的事情,讓兩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基本上他就不會做亂或者硬要來參與這邊的親餵(媽媽好忙)。餵完二寶,接下來我就可以兼顧陪大寶和二寶,將活動完成,讓大寶寶依然有被陪伴的感覺!

93422679_1110970829241530_8325040903471235072_n

以下提供幾個小活動,物品都很簡單,但很可以持久且重複的玩,成本低但同時完成需求*(意思是可以玩很久,媽媽輕鬆寶寶開心)

1.球的提供,大球,小球包括乒乓球(可以彈、投、抓握上較有信心)和網球(有實質的重量)

2.球+紙箱,可以讓寶寶「投入再掉出」的驚喜,近投、遠投、看寶寶想玩什麼

3.球+膠帶,可以在家中找到兩個角落,貼上膠帶,讓寶寶將球黏在膠帶上。在一個一個拔下來(*爸媽可以說拔蘋果、採收、或者搭配上競賽活動,增加趣味性)

4.球+籃子,可以讓寶寶一個一個丟,從這個籃子倒那個籃子,兩邊互相放。

5.麵團,基本上不是要做烘焙,就像是黏土一樣,讓寶寶滿足動作的需求,加上麵糰可以篩、揉、搓、輾壓、按、拔、倒(倒麵粉或水),可以讓寶寶玩上一輪,結束後再加上防疫的七字訣,帶領寶寶洗手收拾,很殺時間也很放電。

6.運用太陽,揹小寶寶帶大寶寶曬太陽,和寶寶玩影子遊戲,像我們小時候在玩的,在太陽底下用手做出不同動物的影子,讓寶寶感受光與影的變化趣味性。

7.寶寶畫筆和紙張,寶寶其實很喜歡用不同的材料玩,粗蠟筆最能滿足他們在抓握的需求,加上彩度很夠,其實這個活動回饋感很高。每天Emma都要來一下「畫畫」(她會拉出筆,然後手一直揮一直說想畫畫)

8.書,各種的書籍都可以提供,當然繪本更好,翻各種書來看,透過彩度高,圖形不複雜的書本,同時有重量、抓握、翻閱、視覺上的多重刺激。

96514621_2754625154663333_2622743984283320320_nIMG_5797

9.菜,洗好的或煮好的,讓寶寶參與拔菜,撥菜,或者洗菜(再洗一次)的過程。

10.吃飯時光,寶寶在1歲五個月的時候就想要捧著碗喝湯,當他想要什麼都自己來,這時候爸媽心臟要大顆一點,適時讓寶寶自己抓(餐具&菜飯)、捏(肉或菜)、擠(毛豆或四季豆)、自己捧著碗喝雞湯、水、湯等,這些都正是和寶寶一起享受他發育階段的美好片刻。

11.彩色冰棒棍+紙箱,這我試過如果用保麗龍板,容易跑小屑屑,剛好Emma喜歡撿小屑屑給我,然後我會用膠帶把他黏起來,但如果比較不喜歡撿屑屑屑的小朋友,我認為用紙箱挖洞(投幣的概念)就可以滿足這個精細動作的需求,也很棒!

其實我也有買小掃把畚箕,讓他在我們吸地板和擦地板的時候使用,但實在也有點慘不忍睹。也可以給一塊抹布取代,所以以上的日常生活,順勢看懂寶貝的需求,兼顧自己的需求,教養不是完美的表現,而是各種安全的進行各種嘗試,你會發現我們很像家庭中的巫師,每個人都盡一己之力,正調配出最合適自己家庭的藥水,做不同的實驗,只要我們看懂寶寶,順勢而為,在家放電也可以很享受!

 

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

0.防疫在家甚麼都能玩系列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