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553

我有很多朋友常會私訊我說你在家帶一歲娃創作,寶寶真的都會聽話嗎?他怎麼可以這麼乖?你們都用哪些媒材。我想分享及回應第一個問題「寶寶真的都會聽話嗎?」A:「是的唷~一歲小娃其實就是個聽得懂大人說話的小人兒,不管他會不會講話了,他都有感受在心裡面」(關於寶寶情緒回應,這我會再發一篇相關的文章),身為大人的你,你的一舉一動和情緒起伏,都在他的小小世界舉足輕重,所以只要你設限(no~no~)重複重複的耐心堅定的設限,他們會接收到什麼可以什麼不行。第二個部分關於媒材,有時候朋友聽我分享後都會不小心推坑,其實我沒有在業配,我在家帶兩個兩歲以內的孩子不方便出門,所以都網購居多,也沒比價,只要無毒方便就好,所以文章中的示意圖大家參考參考就好。

IMG_0411

其實,「媒材」只是使用媒介,讓寶寶體驗各種媒材最主要還是在生活中尋找最好,只是現在剛好正是新冠肺炎( COVID-19  )傳播期間,所以只要是首打「無毒」、「寶寶適用」我就會下手網購,使用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還有使用者有目的性地建立規則、再帶領這些媒材和寶寶,才得以一起奔放的創作。

一、促進感覺系統發育的重要性

新生兒並不是一生下來,感覺就已經統整起來了。他分成七個部分: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新生兒的大腦各個部位發育好之後,還有統合上需要家長的協助。例如:新生兒的視力是看不到的,是因為新生兒視覺細胞需要先將訊息傳遞給大腦視覺皮質,視覺皮質,腦神經系統會對接收到的訊息做出反應,辨識出目前的情況為何,再做出判斷,這樣的感官,是一系列一起完成的。日前上親子天下光光老師的課程中,提到0-3歲的大腦不是高速公路,還沒有捷徑,所以很容易吸收,有彈性的發展著,而這些感覺統合起來後,要進行更複雜的情緒辨識、學習能力、專注力的培養等,是很重要的基礎(光光老師有提到本體覺和前庭覺是父母常會忽略的,詳情可以參照課程內容)。

 IMG_E8277 IMG_8403

所以,當一歲娃能走、能跑、能跳,從嘴巴移動到可以用自己萬能的小手開始感覺這個世界的時候,提供日常可刺激的媒材,即便孩子完重複性的遊戲,重點是你在旁的回應和陪伴,讓他有安全感的進行不同感覺刺激的整合,這個過程是重要且需要耐心的。孩子有動作發展的需求,就可以提供協助滿足她,以免她為了因應需求變成搗蛋鬼或破壞王!

IMG_5797   IMG_E9768

圖片中的創作手工具,都是寶寶單手可以抓握的大小。。

二、日積月累的專注力培養

我發現Emma只要對新奇的東西,都會好好探索一番,此時的我們只要follow一下孩子有沒有安全,且提供一點介紹和協助即可收手,從旁觀察。

然而,我建議用手工具湯匙、夾子、碗、杯子等日常用品成為寶寶的手工具。在我們家的規定是『手工具是不能離開那個盤子的(至少不能離開桌子)』

因為,如果邊拿邊走邊玩,難免有風險的產生。大人需陪著寶寶一起做,一起享受重複玩的樂趣,大人從旁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更專注在他今天的「工作」

 

POBQ4305  IMG_E0635  IMG_E0635

活動一,夾彈珠(數量20顆彈珠,讓孩子用夾子夾到碗裡,再夾回盤子上,來來回回。彈珠的數量可以協助孩子數,讓每一次的歸位,數量都齊全。

活動二,橡皮筋,橡皮筋是個好用的媒材,因為他的彈性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尤其在拉和扯的過程中,兩隻小手只要用力之外,身體的力氣也要用上,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不輕鬆

過程中,我們不用催促他或者要他做對,重點是過程中他去感受身體的力量以及一次次不放棄的態度,即便還無法掌控的很得宜,但對於一歲娃,已經專注個10來分鐘,這樣就已經很夠了!

IMG_8412 IMG_8415

活動三、彩色冰棒棍+保麗龍:彩色冰棒棍是個非常好用的媒材,長大一點可以協助孩子辨識顏色,包括數數字等,都是非常有趣的。

但是保麗龍我大約她用一次就會丟掉,最好是上一篇我分享的那種紙盒挖洞,比較可以重複使用,也不容易掉屑屑(但就讓她體會不同媒材,體會不同觸感)

一次就丟的媒材,大多都是純粹讓她體驗,之後就會直接回收,也不占家裡空間。

QKBY2915  IMG_9995

IMG_9933   IMG_E0618 - 複製

活動四、現成玩畫工具來創作:在和寶寶一起創作的過程,我常會事前鋪地墊,但超級雷的就是「報紙」。

報紙不但會有油墨染色到衣服上,還會在清潔上造成困難,我的地墊上黑黑的都是報紙的油墨,

加上不耐濕不耐髒,超級雷!建議還是買個防水地店,或者野餐墊都可以,只要鋪著防水都可以。

 

1.失敗機率超低的細胞流動畫(Emma要和大人一起完誠,最重要的是不要流出畫框範圍,基本上都不會失敗。

GFHB7105  ytu.jpg

2.現成黏土和顏料:最好附上寶寶可使用的手工具,通常都標註兩歲以上使用,你可以視寶寶的發育或者對手工具的掌握情況而定。

IMG_0426  87877139_2906393926048930_2569155776115376128_n

3.彩繪工具箱:建議帶寶寶畫作,盡可能使用她可抓握的小畫筆,不要使用大人的畫筆喔~~

IMG_0410 IMG_E0605

我自己有一個放置網購媒材的籃子,專門放她這一次繪畫要使用的工具,拿好之後,才讓他畫作,

最主要是方便提來提去,之後清洗時也方便清洗後收納曬乾,

 

另外,彈珠結合顏料,和一個小紙箱「在紙箱裡滾珠」也是我常帶Emma玩的方式。

媒材大家儘管自行斟酌使用,也要對應『寶寶發展x寶寶性格』,切記『合適>推薦』喔!

IMG_E9764

紙杯和一次性的餐具,也是我常會和寶寶創作的媒材,從餐廳領回用不到的一次性餐具,正好可以拿來物盡其用。

 

HGLM1049  IMG_0422

創造屬於你寶寶童年的沃野

記得我之前看過一本書叫作<觸覺不思議>,這是一本有趣的小書,透過觸覺遊戲,感官實驗和研究,讓我們一窺觸覺發展的世界,書中曾經提到觸覺可以像色鉛筆般的分類方式,例如滑溜滑溜、軟綿綿、黏踢踢、溼答答、暖呼呼等觸覺詞語,嬰幼兒透過感覺的刺激來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所以一歲前常將東西放嘴巴,用嘴巴認識這個世界,而一歲後持續到三歲,都是靠萬能的小手去觸摸(到了什麼都想摸的年紀)。書中曾引用雕刻家高村光太郎的文章來說明,他認為我們五種感官知覺都是觸覺,這是因為音樂、色彩、氣味和味覺都是觸覺的一部分,人們將這些感覺的交會點,綜合出一些判斷像是,吹彈可破、入口即化、色香味俱全,讓感覺豐富起來。而各種材料的使用,透過視覺(色彩、光線、彩度)、聽覺(母親的聲音,放著輕音樂)嗅覺(各種媒材不同的味道和香氣)透過視覺的引導,讓寶寶做到手眼協調和無意識的奔放創造。

所以,不同媒材無論是用捏、搓、揉、壓(這些她常在那邊念,然後一邊逗我們大人看有沒有關注到她XD)。

重點是,你和寶寶一起,創造出屬於你們的獨特記憶、鍛鍊她的小肌肉和專注力,你和寶寶共享的童年沃野!

 

96276203_2350506268581848_3204548461881982976_n

0.防疫在家甚麼都能玩系列

本篇文章同步發佈於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