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 談 關係之間的交換 ]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人,往往是從內部開始崩壞。
「我都是為你好」
「我無所謂」「不用顧到我」
「犧牲我吧!沒關係的。」
這種讓你聽起來心裡酸酸的,很難割捨下,拒還迎的關係,是最可怕的圈套!
許多道貌岸然的人,帶著道德面具,巧妙的偽裝成軟弱,告訴你"沒關係,為了你,我都願意犧牲自己",卻是「強迫他人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的最佳手段!
把自虐包裝成某種道德,告訴你「我無所謂!」的人,其實是要你為他的自虐負責,言下之意在說「看看我,我需要你重視我!」「我都為你這樣了,你也應該付出點代價吧!」
.
這種說法,就像是「我都很為你想」「我是為你好!」
其實是在說「你要聽我的!」「我都這樣了,你還不懂感恩」「我都這麼為你了,你總得作點什麼吧!」。
.
這種看似「給予和付出」,其實是「追討和要價」的關係
是人際上隱形的交換,在親子或夫妻之間交流(糾纏)著
.
這種人,可能從原生家庭中習得"把矛盾的反應,當作是欲拒還迎的劇碼"默默地傳遞給你一個訊息是
「高段的人才能聽懂我要什麼」當作誘餌,於是你接收到的訊息是「聽得懂的人,就代表聰明、聽話、體貼、被喜歡,得到比較多的資源」於是,你一步一步陷入這個陷阱,他的自虐慢慢被你接過來,變成你開始受虐,也開始莫名其妙感到虐心!
.
不信你可以試著:把你的習慣反應擺在一邊,
不要太快對「我都是為你好」表示同意,
反倒是故意對這種話面露質疑,當他看你跟平常不同,會不習慣,這種人不太能承受別人質疑他的表情,於是,他可能會加碼承諾說「真的,我一直都在為你想,我都尊重你的意思。」
你只要"忍住馬上相信的做法",作一個小小的實驗,
對他的言辭表達"中性的"回覆,例如你說:
1.「我知道這是你的想法,你認為要這樣比較好」
2. 不按照他的意思,反倒是做你原本想要的作法。
看看他會有甚麼反應?
如果他的反應是:
1.欣然接受你回應他的想法,並為你開始有自己的做法感到高興和欣慰,認為你長大了;
2.看到你自顧自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他會不高興、表達不滿、對你生悶氣、激動崩潰、不斷叨唸、也許會失控,責備你不聽話,說你不像樣、指控你白目、不孝,認為你不再是他"熟悉的那個人"、"都是因為你變了樣,讓他很難過"、"你造成他的傷心"等等。
.
其實說穿了,他的反應越激烈,越是凸顯他語意的不一致罷了!他其實沒有真的要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也沒有行尊重之實。
很多人,總以為自己要為別人做很多事情,或者別人要聽他的,他才有價值,殊不知他正在強迫別人接受他不需要的東西,還會反向指控說「我付出這麼多,你怎麼不懂得珍惜?」如果對方不配合演出,就怪對方很不懂事、很不像樣、很不聽話等等。
其實這些強制對方按照我們的意思,都是我們心靈的垃圾,假尊重之名,行逼迫對方之實!
.
這就像我最近接案很有感...
很多母親對孩子常說,"你要獨立阿,有自己的想法阿";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跟媽說,媽又說
"天哪,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不聽話了?老師,他真不像話"
這種拉拉扯扯的關係,讓孩子獲得的訊息不一樣,常會造成孩子的困惑和挫折,在長大這條路上,也容易下意識得這樣對待其他人!
.
在華人社會中,控制vs道德vs犧牲vs過度干涉,讓許多人找不到具體的原因而發病*(無論是身心疾病,或精神疾病),當我們不按照別人的劇本演出,或者晚點演出,就足以把對方逼瘋,這種口香糖黏黏黏的關係,造成彼此解也解不開的束縛
"你不聽話,就出去""你不按照我的意思,就不要回來了"這些都是對方在丟他的心靈垃圾,不屬於我們,你很樂於垃圾回收嗎?也許,我們都不習慣拒絕別人,但我們可以練習"
緩一緩,先「停掉平常習慣的反應」,就能清楚看到對方真正的意圖,避免掉到"假道德之名(你應該...),行控制(你怎麼...)之實"的圈套!
#人生能不能簡單點ˇ___ˇ
#不一致的訊息足以把人逼瘋
#最近天氣太冷看到太多家庭成員受困其中~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口香糖黏黏黏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