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看到 丹尼爾.席格 Daniel J. Siegel, M.D. 的新作,立馬點選購買,覺得教授的作品非常受用,若我們都能了解大腦的作用並且有效的回應孩子,那就能更有效的教會孩子很多事情,並不害怕失去與他的連結。這本「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裏頭還包括全腦教養的手冊,家有12歲以下的家長可參考這本,若是12-24歲的家長,建議可參考「青春,一場腦內旋風」這本,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需求。

內容簡介

★父母必讀,腦科學教養經典代表作★
你教養的方式,決定孩子大腦的發展
跟著腦神經權威╳兒童發展專家,輕鬆學會12個腦科學教養大關鍵
12歲前教會孩子整理情緒右腦,連結理性左腦,
完成全腦均衡發展,成為創意理智兼備的孩子。

 

◎教孩子學會跟情緒好好相處,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
  孩子吵著要買玩具,賴在地上怎麼勸也不肯走?
  跟孩子說不到兩句話就吵架,怎麼講都講不聽?
  當孩子的情緒亮紅燈,表示他的左右腦跟上下腦都處於分裂狀態!
  教孩子學會運用左腦安撫情緒,鍛鍊上層大腦、培養同理心,用運動改造大腦、化解怒氣。
  整合上、下、左、右腦,孩子就能正確處理情緒,變得更加明理懂事,更有能力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光講理還不夠,要先同理孩子的情緒,再理性引導
  美國腦神經權威和知名兒童發展專家,結合最新腦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與臨床個案經驗,
  提出整合左右腦的「全腦情緒教養法」,教你善用孩子大腦的發展特性,進行教養。
  請記住,當孩子的情緒亮紅燈,先溫柔地帶著孩子觀察內在的感受,安撫他的右腦和下層大腦;
  再用溝通技巧巧妙引導,幫助他們用邏輯平衡強烈的情緒,鍛鍊左腦和上層大腦。
  達到身體與心靈的全腦連結,孩子就能逐漸學會管理情緒,變得更加自律而快樂,同時為成年的品格力打下基礎。

  ◎情緒教養,從整合孩子的左右腦開始
  跟孩子聊大腦,12歲前是關鍵。
  越早運用親子衝突的機會,幫助孩子整合大腦,孩子的大腦就越健全,將有助發展出高EQ、專注力、同理心、辨識情緒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運用本書的「全腦情緒教養12步驟」,父母也能夠同步整合左右腦,反思自身的教養方式與童年經歷,更加了解自己和孩子,找到親子溝通最有效的方法。

  ◎全腦情緒教養12法,化解教養困境,立刻上手
  本書將帶你透視0~12歲兒童大腦的發展,並依序運用12個教養步驟,有系統地整合孩子的大腦、創傷記憶、培養孩子的人際技巧,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發展出平衡健全的大腦,以及同理他人的能力。隨書特別收錄12個教養情境圖解,一次網羅所有教養難題,輕鬆掌握全腦情緒教養的關鍵。

  ◎0~12歲全腦情緒教養手冊:條列各階段大腦發展重點,教養更輕鬆
  本書還將0~12歲兒童的大腦發展,分成4個階段:針對0~3歲、4~6歲、7~9歲、10~12歲的孩童,分別提出實用的全腦教養建議,整理出各年齡段的大腦教養重點,清晰易懂、一目瞭然。

  ※全腦情緒教養12法:

  ˙第 1 法 用右腦聆聽關注,再用左腦重新引導:安然度過情緒風浪
  ˙第 2 法 為情緒命名:陪孩子把難過的經驗當成故事說出來
  ˙第 3 法 動腦莫動氣:喚起上層大腦
  ˙第 4 法 越用越靈光:鍛鍊上層大腦
  ˙第 5 法 運動改造大腦:讓腦子活起來
  ˙第 6 法 遙控器在我手上:教孩子重演記憶,療癒創傷
  ˙第 7 法 加深記憶:全家每天說故事重整記憶
  ˙第 8 法 情緒如浮雲:幫助孩子懂得情緒的來去與流轉
  ˙第 9 法 檢視情緒:教孩子觀察內在的感受
  ˙第 10 法 訓練心智省察力:運用覺知之輪回歸意識中心
  ˙第 11 法 為家注入趣味:讓親子互動更愉快
  ˙第 12 法 在衝突中保持連結:教孩子在吵架時想著「我們:我和你」

 

________________以上內容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介紹________________

這本書以父母(主要照顧者)的角度出發,對於0-12歲的孩子,提供腦科學的概念和資訊,說明父母可以施行的教養守則。

第一章   介紹腦科學的教養觀念,引入全腦教養的核心(垂直與水平的整合)

第二章 著重如何幫助孩子整合左腦和右腦,讓孩子能夠與自己的邏輯自我和情感自我產生連結

第三章 強調掌管本能的下層大腦、掌管思辨的上層大腦之間如何連結,怎麼增加孩子的同理心、決策能力、洞察力。

第四章 解釋如何運用理解、體諒的方式,幫助孩子處理過去的痛苦回憶,讓他們能夠溫柔,清醒,有意識的表達痛苦

第五章 幫助你的孩子能停下來並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

第六章 介紹一些方法,教孩子保持獨立的同時,與他人建立連結,從而獲得幸福與成就感。

 

本書說明,孩子回到家,和孩子覆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有多重要,藉由覆述故事,可以了解事情發生經過,理解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大腦尚未整合的階段,很明顯的,情緒讓他們不堪負荷,困惑又混亂,暴躁不安,無法處理手邊的事情,故我們在此階段如何陪伴他們。

 

27

什麼塑造我們的大腦呢?經驗。每一次的經驗,某些腦細胞就會被啟動,

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元,每一個都與其他上萬個神經元相連結,

那些特定迴路被啟動,決定我們的心理活動有怎樣的特質。

 

孩子的大腦不斷在「建立迴路」和「重建迴路」,你給孩子的經驗經過漫長的過程,最終形成孩子的大腦結構。

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討論他們的經驗,孩子就能記得更清楚,也能透過討論具備更高的情緒智商,理解自己與他人感受,

反之,如果過度保護,或者不顧孩子感受,強行推他入一個焦慮的情境,不給予支持,那孩子會一樣害羞無法改變。

 

30

讓大腦慢慢發育

成年後的你,會和兄弟姊妹去搶著按電梯門嗎?不會,但你的孩子會因為這類型的問題吵架

在25歲以前,你的大腦都還不算發展成熟,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左腦是熱愛並渴望秩序,是邏輯的,球時的,語言的和線性的;

右腦是全面的,非語言的,接收訊號,讓我們能夠溝通。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尤其三歲以前,右腦占主導的位置

這就解釋他們為什麼毫無顧忌地蹲在人行道上看小甲蟲爬行,遲到毫不內咎。

當孩子不斷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運轉了!

 

40

(平行整合)

連結左右腦就是避免情感氾濫,或者情感荒蕪,如果左右腦偕同運作,較能讓生活和諧,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53

父母的責任是引導左腦運轉,讓孩子明白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提高孩子大腦整合程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幫他覆述帶來恐懼或痛苦的經驗。

「覆述」的力量很強大,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或讓他們平靜下來,但大多數的人沒有意識到這強大力量背後的科學原理,

右腦處理情緒和自傳式記憶,左腦為情緒和記憶賦予意義。左右腦一起工作會治癒我們的痛苦經驗,

一旦孩子學會關注並分享經驗,就能以健康的方式回應所有事情。小至擦傷手肘,大致重大的失落或精神創傷。

 

69

(垂直整合)

想像大腦是一座兩層樓的房子,下層大腦包括腦幹和邊緣系統區域,位於大腦較低的位置。約從脖子的上端到鼻樑,

腦科學家說,這個部位較為原始,負責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

上層大腦,是由大腦皮質及各部分構成,尤其額頭後面那部分,包括所謂的中前額葉皮質。

上層大腦與本能的下層大腦不同,他的進化程度更高,可以讓你用更加全面的角度看世界。

你可以把他想像成位於二樓的明亮書房或圖書室,四面和天花板裝滿了窗戶和天窗,視野更加清晰,

在此發生的事更加複雜的心理過程,比如思考、想像和計畫。跟原始的下層大腦相比,上層大腦是非常複雜的,

他掌管最重要的高級分析性思考功能,由於其有較高及分析性思考功能,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也產生:

1.明智的決策力和計畫力

2.對身體和情緒的控制

3.自我認識

4.同理心

5.道德感

這兩層大腦像一個整體一樣運作,當一做功能完善的心智階梯安置妥當後,大腦的上下部分是垂直整合的。

孩子在出生的時候,下層大腦就已經十分發達,而上層大腦要二十幾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

想像一下,房子一樓已經施工完成,設備齊全,但抬頭看二樓,尚在施工中,

我們想要孩子有以上五種能力,都仰賴上述未發育完全的大腦,在20歲以前大腦都尚未施工完成。

因此,孩子容易被「困在下層大腦裡」,沒有上層大腦的作用,孩子很容易大發雷霆,做出荒謬決定,

普遍缺乏同裡和自我理解的能力!

 

83

問問自己,你和孩子的互動中,是喚起他的上層大腦?還是下層大腦?

下層大腦的反擊(爬蟲動物腦),將每一天的挑戰轉化變成幫助孩子成長的機會。

上層大腦就像肌肉一樣,會越鍛鍊越強壯,表現越來越好,忽略上層大腦,他就會停止發育,失去力量。

對父母來說,很大的誘惑就是"為孩子做決定",這樣雖然確保孩子能夠做正確的事,

但其實我們需要盡可能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包括執行力。

 

111

記憶的真相: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

第一次為寶寶換尿布時,你需要重述整個過程,生怕忘記:這就是「外顯記憶」

當為寶寶換尿布時,你越做越熟練,你可以直接做到:這就是「內隱記憶」

「內隱記憶」,從出生前就已經形成了。當媽媽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孩子的聽覺系統就已經發展了,

聲音可以透過羊水傳遞給孩子,我們終生都在編碼內隱記憶

以過去的記憶為內隱記憶,使我們對世界的運轉方式產生期待。

120

內隱記憶(特別是源自於痛苦或消極的經驗時)的問題在於,當我們意識不到他的存在時,他就會變成一顆地雷,

以一種嚴重,甚至是削弱自我的方式限制住我們。

我們可以將覺察力帶入孩子的內隱記憶,讓內隱記憶外顯畫,讓孩子能夠意識到並主動處理他們!

 

121

「海馬迴」整合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這個搜尋引擎,

將內隱記憶中所有腦海畫面,情緒感受,感官知覺會合在一起,組合為完整的圖像,形成過去經驗的外顯式理解!

例如:和你兒子一起討論對游泳課可怕聯想,就是引發海馬迴的功能,讓孩子毫不費勁將內隱記憶轉化外顯記憶。

 

145

「心智省察力」1.了解自己的心理歷程,2.了解他人的心理歷程。

我們的內心可以用腳踏車輪來表示,位於中心位置是意識中心(前額葉皮質=執行大腦的部分)

從意識中心輻射至周邊。覺知之輪周邊代表我們能注意到或意識到的任何事物:

思想、感受、記憶、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身體感官知覺。

這是我們做出重要決定的地方,我們的意識駐紮於此,產生各個自我的面向。

 

152

心智省察力能夠帶來選擇的力量,大腦本身具有可塑性,會隨著我們的經驗和注意力改變而進行調整

這些我們關注某事時建立新的神經連結,也會反過來改變我們回應世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這樣熟能生巧,逐漸成為一個好特質。

大量科學證據顯示,專注可以重塑大腦,大腦的物理結構,會根據我們注意力的指向而發生改變,因此,專注可以重塑大腦。

 

189

鏡像神經元:心智反射鏡

大腦本能地從社會環境中接收信號,在反過來影響個人內在世界,每個人的大腦都是在與他人持續互動中建構出來的。

除了能反應他人的行為意圖,還能反應他們的情緒狀態,不但能模仿他人行為,還能與他們的感受產生共鳴。

這種特殊的神經元也叫做海綿神經元,他們像海綿一樣吸取我們在他人的意圖和情緒中吸收的東西,

我們並非簡單的反射他人,而是進入他們的內在狀態,與他們產生共鳴。

 

202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加強腦細胞之間的溝通,當愉快的事件發生時,腦細胞會接收到所謂的多巴胺噴出現象

促使你想要再次體會這種快感。例如:和孩子玩即興的遊戲時,他用彼得潘之劍把你刺死並高興地尖叫時,

或者全家人一起玩甩,自發性的隨機將點子用有趣的方式融入表演中,充滿新奇、自發和創造,可激發多巴胺的產生。

 

216

父母必須清理自己的過去,打破傳遞痛苦的迴圈

我們如何講述自己生命過程中的故事,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們的敘事方式,決定了我們對過去的感受,我們對行為方式的理解,以及我們對那些影響我們成長事件的認識,

未經審視和理解的生命敘事會限制當下的我們,也可能導致我們用一種反射式的方式來養育子女,

並且將這些早年傷害過我們的傷害,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無論你怎麼做,重要的是,清醒的認識你自己的故事,

因為我們會透過鏡像神經系統和內隱記憶,把自己的情緒經驗,直接傳遞給孩子,不論好壞。

研究顯示,有過不性童年的父母也能和那些成長於安穩,充滿關愛的家庭中的父母一樣,

正確的養育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被愛,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無論甚麼時候,你都可以重新認識並重新講述你的生命故事,只要去做,你的孩子一定會從中受益。

另外,我們要特別指出,「早年經驗不代表命運」,透過理解自己的過去,

你可以把自己從事代遺傳痛苦和不安全依附的命運中解救出來,為你的孩子創造養育和愛的遺產。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196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