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我們的社會可以接受妳因為進入婚姻得到憂鬱症,想死,重複自殺為遂、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搞的感情路千瘡百孔,充滿不甘心不情願,怨懟彼此了還不罷休(要不李莫愁,要不花系列是吧?)。卻不能接受因為彼此"感受到不合適""沒有性生活"不愛對方了"而分開,然後要等到彼此傷害到某個程度,才覺得夠了!?重點是,這個"夠了",還必須是要迎合大家(朋友、家人、親戚、姻親)都這麼覺得,才能好好分開?這不是很弔詭的一件事嗎?

內容簡介

謝謝你曾經為我生命帶來的一切。
謝謝我自己,選擇在這裡放手,繼續前進。

  ●12種偽愛關係檢測,認清不愛你的人。
  ●12項離愛醒悟練習,學會好好分手。
  ●12步為愛深層療癒,迎接心的重生。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伴你向幸福啟程!  
  
  親愛的,請想起你自己,
  想起你自己的耗損、苦痛、硬撐及矛盾,
  也想起了──你真正渴望的,是愛。
  
  感情的挫折,並不能終結你成為一個勇敢去愛的人。
  你的生命,會因為懂得如何離開,
  而真正的往屬於你的前方邁進。
  ──蘇絢慧
  
  ●你不敢承認「那不是愛」,而其實只剩習慣和依賴?………>逃避型關係
  ●在這段關係中,你一直在委屈自己,討好對方?………>好女人型關係
  ●你要求自己「必須」堅強,維繫感情全是你的責任?………>照顧型關係
  ●他最愛「自己」,你永遠得不到他平等的關注和肯定?………>主角型關係
  ●雖然他就在你身邊,你卻感受不到他對你的在乎?………>空洞型關係
  
  這些「偽愛關係」,你是否似曾相識?

  你傾盡一切去愛,卻也一再受傷害,那不斷的錯待和失望使你離幸福越來越遠。在「你以為」的愛裡,只剩下抑鬱、哀傷、憤恨,還有無止境的困惑,壓得你好痛好痛。

  但你始終難以開口提分手。主動離開的人,彷彿成了關係的劊子手……

  親愛的,不是這樣的。愛到讓你失去自我的感情,既不健康、也不真實,那只是經不起考驗的虛假連結。

  透過12種常見的偽愛類型分析,蘇絢慧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從認清所處關係開始,進而付諸行動,學會堅定的放手,更以無盡的理解伴我們迎向下一段真切的幸福。

  讓我們把那個「可愛」的自己,重新找回來。    

  ◎認清、放手、重生,蘇絢慧伴你走向愛!
  ◎隨書收錄:蘇絢慧精選「自我心理增強」心語12句。

  ◎本書不但撫慰,而且實用:
  .【Part1令人受苦的偽愛關係】每一種偽愛類型分析的最後都附有一個「偽愛關係檢測」,運用5個是非題、4個問答題,測驗自己:「對於關係,是真實交流的愛?還是習慣性的依賴?」
  .【Part2我該如何真實面對?】每一項放手學習,都伴隨著一個「離愛醒悟練習」,引導你學會好好分手。
  .【Part3我如何療傷?又如何能真實去愛?】本篇的每一章,都將陪著你一步一步的療傷、止痛,而後學會為自己,真正的重新啟程。  
  對於處於偽愛關係中的你,絢慧老師贈予你的「自我心理增強」心語:
  ◎【逃避型關係】
  關係的意義,是心與心的連結及靠近。
  愛早已空洞的關係,剩下的將是耗損,直到走至垂死臨終。
  ◎【好女人型關係】
  你,不等同於所背負的角色;親密關係,也不該是兩個戴著角色面具的人的合夥。
  用角色定義自己,也用角色框架對方,勢必會讓關係只剩相互的要求及指責。
  ◎【照顧型關係】
  照顧者,是源自於在原生家庭學得的角色及責任,也是習慣維繫關係的方法。
  但建立親密關係時,若還是以照顧者自居,以堅毅形象來承擔另一人的生命責任,則兩人的生命課題必然混淆,雙方的個體界線也將混亂,從而產生情緒混淆(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對方的),在關係裡,兩人皆無法得到滋養性的成長。除了自認無法卸下照顧責任外,在關係中,也很難真正經歷到親密感和安心感。
______________以上為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絢慧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總覺得

人生哪,

如同浪花起落,人來了,人走了,來了,人走了 也不過是這樣罷了

我們不過也只是借來這一身骨頭,在這世上是脆弱的過客~』

 

 

絢慧在文中提到:

你早已心知肚明,

這段關係像一攤死水,沒有活力、沒有交集,各自在不同的世界裡面,各做各的就好,

有的是消耗、攻擊,查勤、比誰比較慘、你們只是因為恐懼未知,害怕改變習慣,

就和對方鎖在一起,當作穩固的守候,卻越來越不認識自己!

 

記得當時在大學院校工作的時候,處理情侶吵架鬧分手,當然提分手是一方想分,另一方不想

如果雙方同時想分,就沒這種問題了,這次是男方,而不甘心的女方吵、鬧、摔東西、惡言相向

非得鬧的哭天搶地、撞牆、威脅揚言要自殺,卻又在半夜期間,鬧的整個寢室不得安寧,

舍監上樓了、教官上樓了,輔導人員上樓了,她的大學導師上樓了,整晚沒有一個大人是睡的,

室友們不知道怎麼勸,要陪又要勸,又避之唯恐不及,又擔心她去死,又無法準備期中考;

男生則是擔心懼怕,擔心女友去死,但又覺得已經不愛她了,是又要怎麼說、又要怎麼給。

 

最後,男生因為擔心女生去死,只好耐著等畢業,之後女方又鬧了好幾次,

只因她覺得男生的心已經不在了,她要「努力地」揪回來,可人心並非課業,

你說努力就能控制,歸咎執念似乎又太簡單看待問題

 

畢業前,男方來談時,有種終於快要噩夢解除地鬆了一口氣,說:

「好加在我是中部人,他在北部,未來畢業後應該沒事不會碰在一起吧!」

他們畢業前的日子,在外人看來依然有笑有淚,實際內容卻是數饅頭一般,倒數著過日子,

覺得這真是他人生中數一數二的恐怖經驗。

其實,他不是不愛她,只是知道他們的關係信任感破壞的同時早就慢慢壞死,

就向電影"蛋男情人"裡面說的「愛情有保存期限」如果不保鮮,是會壞死的。

 

 

爛關係,怎樣才叫夠?

而我們,中華人民勤儉的個性,就覺得「還沒壞到心都爛掉,還可以吃吧!」

於是,不知道底線在哪裡,怎樣才夠?怎樣才構成分手的條件?

最後變成「你是不是有別人」這種轉移焦點的方式來分手。

比較不怕被輿論的人,可能因為賭氣,乾脆找個別人來分,扛上壞人的罵名也想走;

「看他有沒有比我好再說」有些人因此拿到免死金牌,因為這樣走不了的關係,

反而間接地不斷在外尋尋覓覓,反倒害慘了在外遇見的其他人路人甲乙丙;

更慘的是「你去搞就不要給我知道」這種另一方都心知肚明,卻死賴關係不走的關係,

這種比慘無下線的關係,連認賠殺出的時機都錯過,往往是雙方都慘輸,面子裡子盡失!

 

這些,將焦點放在別人身上,怪誰對誰錯,完全轉移了雙方關係的現況。

其實,雙方在關係中的感覺很重要,尤其婚姻關係裡面特別因為公平性,

這種「我好,你也好」我們共好的關係,再再考驗著雙方的付出和努力。

 

關係中的仁至義盡,連最後的底線都抵毀了?

很有意思的是,絢慧在書中提到難道我們的仁至義盡,就是一種燈乾油枯的關係?

我們在工作態度上早就擺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態,但在感情上卻不是,

總得鬧個哥哥姊姊、爸媽弟妹都來評斷和介入,才覺得已經夠了?

但其實,當我們指責對方的同時,一方面也在耗損自己對關係的信任,

這種「我不好,你也別想好」的兩面刃,難免要把關係弄成報復或尋死的心態,才能罷休,

這些在是非對錯、道德勸說、你贏我輸、我輸你贏之外,雙方都已經是慘烈的輸家,

沒有人真的佔了上風。

 

為什麼好聚好散這麼難?

因為在我們的電視劇裡面,大家喜歡看續集,都要弄到歹戲拖棚、好聚惡散,

看到有個惡女人、爛男人的結局才會甘心,這種包青天的預期,讓每個人有做足判官的過癮。

在這種奇怪的氛圍下,變成沒有人敢當那個所謂"提分開的壞人"。

好似你提出問題所在,要分開要別離,你就是「壞」,一定有「問題」

光是要交代這個、交代那個,又被評論著「這樣不至於吧?」「那樣還可以撐吧?」請問到底是乾路人啥事。

最慘的狀況是「你跟我分手了,別人怎麼看我?」請問你到底是談戀愛給別人看的、還是愛這個人?

 

其實我認為在聚在散之前,都還是需要盡力的,這個盡力是知道問題的癥結點和原因,

以及知道對方和自己是否還能在一起的意願,我聽過一個案子是當太太外遇大澈大悟跟先生道歉,

先生覺得已經太晚了,已經無法在一起,這個太太得接受自己遲來的道歉,先生不接受了,雙方走到這裡要結束了的結果。

當愛跳脫一廂情願,跳脫緊抓不捨,跳脫只因為責任分擔,真相就浮出來了,『這個真相是,你們之間剩下什麼?』

而也在這種情況下,才有機會看穿偽愛關係,穿越責任義務、家事分工、姻親耳語等等外力,真正看清我與你...

 

關係壞死,有跡可循

所以,當你發現:

你們已經不太善待對方、不尊重對方、覺得對方讓自己蒙羞、對方讓自己丟臉,把對方綁手綁腳,

也許都是關係需要溫補的徵兆,而在溫補之後,也許不見得會更好,但一定要為關係再努力看看,

你必須了解,婚姻和伴侶關係不是一個外殼,而是實質的內涵,我們不用外強中乾、不用死撐假象,

雙方才會在裡面真正的相愛和快樂著,

當你們凝視著彼此的溫度,

早就遠遠超過眾人的眼光,

才能在這段關係裡面輕快地哼著歌。

 

 

重新檢它、珍惜它、愛上它

絢慧在這本新書中提到

『12種"偽愛關係"、12種學習分手的醒悟、12個重新愛上自己的提點』

給在愛情中受苦的我們,重新愛上自己的機會,唯有排除掉外面的雜音,

我們都值得重新好好面對自己、好好對待自己,重拾親密又獨立的關係,

當我們自己好了,就能真的好好的 熱切地去愛另一個人!

 

 

 

關係會來去,你還有自己,該是擺脫偽愛關係,好好善待自己

博客來書籍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9150

以上案例為確保個案隱私,均已改寫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