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ibinew  

青少年的社交圈逐漸由"實體"相處,拓展到網際社群,社群中的愛恨情仇再再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想法!

 

 

九年級的小美因為數度在臉書塗鴉牆上,被同班同學小品言語攻擊,小美每天在自己的塗鴉牆上PO圖片後,無論是和家人、朋友或獨照,都會被酸「也不看看自己長得像北港香爐,PO來讓人拜拜啊?」、「肥臀女,不要洗我們塗鴉牆版」,一開但是不久後,發現其他同學開始刪自己好友,或者進行封鎖,因為同學的排擠,讓小美很受傷,連到校上課都感到心裡很徬徨不安。

剛開始小美很低落,但後來覺得很氣憤,本來想要忽視小品的留言攻擊,想要封鎖小品,但又怕小品報復,原本想說這樣就算了!她曾經問朋友,怎麼不挺自己?卻換來「對不起啦,我們也是不得已的,如果我們公開挺妳,會不會之後就換我們被排擠呢?」小美頓時感到被背叛的孤單感受,但一時之間也啞口無言…。 

其實網路上的言語霸凌,往往像是一個無形的蜂窩,壟罩著被霸凌者四周,讓被霸凌者小心翼翼閃避試圖保護自己,卻仍然有被螫的風險。這些經驗,讓渴望友誼的孩子,陷入一種人際陰鬱困境,孩子們都將可能面臨以下選擇:

1.選擇將自己的人際網絡慢慢”鎖國”,故步自封,以免多說多錯。
2.決定回嗆、烙人挺自己,卻可能惹來更大的威脅和麻煩!
3.不知如何應對這些人身攻擊,對自己感到自卑,在人前再也抬不起頭!

  
網路社群快速的群聚效應,讓青少年的校園人際困頓,這些網路霸凌也往往包含言語霸凌、關係霸凌等問題在校園的效應,因資訊媒體迅速擴大中!身為父母和師長的我們,不得不漠視這些現象,孩子遇見外顯的、內隱的人際困難,可能早就已經超乎我們想像的嚴重!我們先以下列兩種現象作說明:
 
1.聚眾評論的串聯效應:
在目前,數位科技兩三個月就推陳出新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數位傳播系媒體不但掌握資訊快狠準,也造成許多青少年人際霸凌的問題。 尤其是,網路言論所產生的「網路霸凌」中,往往引發現實生活中「言語霸凌和關係霸凌」的層面,透過網路上產生的”群聚效應”,迅速地讓孩子們形成一個虛構的小團體,放話排擠某人!

青少年本身的友伴關係特質,往往是強勢但脆弱的,妳會發現他們很快的可以”挺誰”,卻也可以很快的”拱出誰”,今天和A男好,明天可能死對頭。這種狀況透過網路上臉書或LINE的「留言」、「私訊討論」或是「創立社團」和「粉絲團」,往往更加嚴重,尤其針對某人做評論,都可能從對方的個性、穿著打扮、行為舉止…。在網上聚眾討論,進行口無遮攔的犀利評論,讓當事人感到被憎恨、被嫌棄、被討厭等不舒服的情緒!

2.難以應付的假想敵:
青少年心理發展階段處於「想像觀眾」和「個人神話」階段,對於別人的評價和觀看有著一定的自我想像,有些敏感脆弱的孩子,除了對犀利的評論不知如何回應,更不確定其他「看了訊息,沒表態」的這群人是什麼樣態度?這些狀況,造成孩子終日惶惶不安,從網路世界製造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假想敵,感到退縮或容易暴怒!

更因如此,在網路上的言語霸凌就像流行病學一樣,誰靠近誰,就是跟他一夥兒的,準備被唾棄、嘲笑或排擠,使得即便不想從眾的人,也不敢輕易表態!其實,孩子可能彼此排擠的原因有很多,也許太胖、裝熟、學別人動作、說話不得體、自以為是,看不順眼、生活習慣差或是多管閒事等,都可能會造成同儕的排擠。這種被排擠的無望感,往往造成孩子在處理人際議題時更為退縮,不知如何是好!

了解這些現象後,家長和師長我們也許可以透過危機化為轉機:
1.嗆人者可以學習的是除了”嗆”之外,可以怎麼跟對方溝通
2.若該同學真有需改進的缺點,可以透過此機會學習和改進
3.旁觀不作聲的同學,也許要學習到面對這種狀況時,可以找師長或家長一起討論因應之道,以及釐清自己的處境和態度,並一起討論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孩子在青少年階段,很需要透過友伴的回饋和溝通,回頭更了解自己。我在國中的實務現場中,青少年因網路互嗆的人際衝突案例可說是俯拾皆是,除了法律諮詢外,透過師長和家長合作,則是可以在此時幫上孩子一把!

(PS:照片由勁bibi媽咪提供,版權為拍攝者所有)

 

 

首頁>嚴選部落客>談●教養>青少年>蝦密,你被排擠了?

 連結: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605

arrow
arrow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