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440622_926503894124564_5996282274274356740_o.png

「老婆,我今天下午要去加班,兩點出門喔!」

「你怎麼不早講,今天我要回娘家欸

太太住新竹,算了算從台北出發,來回至少兩個鐘頭!

「是喔!好啊,那車子給妳開回去!我坐捷運去公司,」此話一出,他就感到太太的不滿。

「是是是,你的唱片事業最重要,儘管去大鳴大放,要丟下家庭了嘛!」

「不要這麼情緒化好嗎?這週要加班,妳硬要我載妳回家,再回來上班,妳瘋了嗎?」

「對,我瘋了,人家老公都可以做到,我瞎了狗眼才嫁給你!」

「你講這什麼話,不要扯遠好不好?」先生有點放軟,想說哀求太太放過他。

「沒關係,反正我就是沒人愛,我條件這麼好,也不是非你不可......

「妳不要講這種話好不好?」

「如果你對我真有心,為什麼做不到?」

「唉……

他再次妥協了,每一次,太太扯到有心無心,他就舉雙手投降,因為她不想看到太太上演一哭二鬧的畫面。也因為這樣,他們常常吵不開,只有太太可以提出需求,他總是不行。這樣鬼打牆似的溝通,好像魔咒一樣,揮之不去,無法進一步溝通!

好像他想要改變,卻不可能。接下來幾年,習以為常的先生消極著,連吵都懶得吵地應付太太。如此需求傾斜的婚姻生活,讓他們越來無法交心,生活只剩下義務和責任,話題常圍繞在「誰要做什麼」「誰做得比較多!」的家事分工,它們變成習慣著彼此存在的室友。

他只好越來越合理化這樣的狀況,告訴自己還能承受更多,當太太有抱怨的時候,他為了讓她閉嘴,賭氣式做到好給她看,卻越來越被覺得應該

 

先生過去的傷痛

對先生而言,這種感覺很負面,卻也很熟悉。

他老練地窮於應付太太各種需要,並非一朝一夕養成,他一面抱怨一面卻下意識地認為自己「真能幹」「居然可以把這麼難搞的人,應付得這麼好」「太太這種人就是他才處理得來」,他從受不了她,變成一邊抱怨一邊看自己能怎麼搞定她,並強化只有自己受得了自我暗示也自我狂妄著,變態地享受著太太永遠猜不透他在想什麼,成為他反制太太的一種樂趣。

於是,他們變成一個失衡的關係,從吵架溝通漸漸不怎麼吵,從本欲將誤解解釋清楚到直接輸臣,至少日子平靜就好要不是我如此紳士風度,這種難搞又龜毛的人,誰都吃不消!

其實這種感覺他並不陌生,在他們家,也是這樣的溝通:

「你對爸爸講話怎麼這樣?」

「我們家常被瞧不起,你們都沒想過父母為你們承受多少,這些不知感恩的孩子!」

「身為晚輩,就不應該

「反正你們長大了嘛,有自己的意見,你們想的都對」

「不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就是不孝!」

「養你這麼大,有什麼路用?」「你看你們,一點用處都沒有!」

「你看人家隔壁老梁,兒女多孝順,跟進跟出的,過年包多大包勒」

「我做這麼多就是為你們好,不然你走阿,丟下老父老母啊!」

他其實很不喜歡這樣,長輩的每一句話一面把他們貶低地一無是處,一面挑動著他怕做不好的罪惡感,他常感到自己不夠好,覺得是自己的錯,才會被嫌。但因為是長輩,他也不能說什麼,因為說了就好像很愛計較、很不像男人,更可能被挑剔、被瞧不起,「怕被瞧不起」是他這輩子難解的家族議題,就像他太太怕沒面子一樣,他們都不喜歡這樣,卻也逃脫不了這麼負面的互相折磨,跳脫不了是因為這種折磨感,很自虐,也很熟悉!

 

 我們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

在我們華人文化的生活周遭,充斥著這種「口香糖,黏黏黏」的緊密關係,我們自小在比較中長大,小時候比誰高、誰成績好、誰運動強。我們的社會氛圍充斥著一種害怕的氣氛,害怕比不上別人,害怕被比較,害怕被評價、被說嘴、被傳謠言。

在這樣的氛圍下,儒家文化要你不要跟別人辯駁,要忍讓,要犧牲,要有美德,於是當我們遇到不合理的對待,常常是「反求諸己,我把你的要求做到好,看你還能要求什麼!」吸收別人加諸在你身上的自虐行為!

只可惜有些大人真的是為你好,鼓勵你期許你成為所謂更好的人!但是對「對情緒勒索者來說,基於他們對自己成長經驗或生活中的沮喪和無力,他們常用卸責的方式,製造事端制住被勒索者,一招打天下,卻也常常在某些被勒索者身上得到無盡的好處,不在乎消耗他人,也不珍惜別人為他的妥協和犧牲,認為對方是應該的、欠他的、對於得不到好處時,就羞辱對方,將不滿四處溢散,甚至是變得聲淚俱下,袒露弱處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位提出「情緒勒索」一詞的學者是Susan Forward,他用FOG(迷霧)代表以下三種狀態的簡寫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罪惡感(Guilt),受勒索者常莫名其妙的被索求要付出,他們感到無助卻也不曉得該怎麼逃脫,感到困惑,痛苦地無法跳脫!他們害怕傷害對方的情感,或者讓對方難過,可從沒想過對方加諸在他們身上地慢性中毒,讓他們深陷泥淖,也無法求救。最慘的是,當你提出抗議和反彈時,還會被說「是你自己要這樣做的,又沒人逼你!」「阿呀,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多擔待點啊!」「你以前都可以接受,怎麼現在不行?」旁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往往讓當事者更難以求助!和情緒勒索者從頭到尾平行的對話,也讓被勒索者很無助!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要求要聽懂言外之音,這樣才夠聰明、夠體貼,我們享受著聽懂言外之音被讚許的那些時刻,就好像一瞬間長大!這就像我們在小小年紀時,寄盼跟上大人的腳步,快快長大!只可惜,對於某些人,我們得適可而止這種氾濫的同情心,因為這種人不但不會珍惜你的付出,反倒是更加予取予求,而你也得為自己以下牢不可破的「濫好人」信條負責!

即因為,我們都無法成為完美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得認知有些人滿意我們,有些人則不,並且停止對方引發自己的罪惡感,想一想這是自己的責任還是對方的責任,若是對方的指控不符合現實,先別太快涉入其中,而是停下來,先暫停對方對自己的影響,給自己一段空白時間,找到能釐清和肯定自己的想法的人事物,在思考怎麼回應,試著透過自我肯定的過程,找回自己人生的一些主掌權!

 


延伸閱讀:
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啊
你把自己對人生的怨恨,遷怒在孩子身上了嗎...
為什麼都沒人了解我?內心壓抑型的大小孩
黃老師作品《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以上案例為維護個案隱私,已將內容調整暨改寫創作,若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授權自藝之魚設計團隊,版權歸創作者所有。

*本文同步發布於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