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生活中的犀牛無所不在,今天我才在臉書的分享中,看到一個探討鄭捷的文章「因為害怕怪物,所以我們必須變成怪物」在犀牛中,除了探討群和獨的問題,更有個人內在自我抉擇的深層意涵,這些價值,不是透過外在認可而支撐,但妳心知肚明自己的抉擇是什麼?在各個領域中,都有所謂的「犀牛」的存在,也許是一種頑固的主流價值,也許是因為怕所以認可,或者擔心獨的孤寂,所以選擇從眾,有些抉擇,跟自我有關,有些抉擇則是迫不得已,我們就以霸凌為例,有些孩子在班上一起霸凌同學,卻於事後打電話跟同學道歉說:「對不起,如果我不跟著這樣做,我也會被排擠!」這些現象,大致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潮流和脈動,小至班級裡面,青少年少女的互動小圈圈,無所不在。這齣劇「犀牛」運用荒謬且誇大的方式,針對青少年的自我發展,讓我們重新理解犀牛並探討著當身邊的人開始形變,自己是否也慢慢被滲透的反思,假若我們對於犀牛有更多的看見和了解,並且對個人抉擇有更堅實的內在自我,是否能夠做出自己更喜歡的抉擇?

青春,是一場外在與內在的形變-從【犀牛】一劇,看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在青少年輔導工作現場的我,深深體會到青少年階段,每位孩子正處於「發掘自我和他人不同的獨立性」,藉由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各個我」的體會和扮演之間,去發現自己是誰。

在這樣的過程中,青少年會在自己的內在衝突和外在的社會壓力之下、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的落差之間,慢慢去體會到「我是怎樣的人」、「想過怎樣的日子」,透過一次次「群」與「獨」的反思和抉擇,慢慢形塑自我的觀感,這種現象就是他們這個時期在「愛跟風」與「耍自閉」或「大姐頭」等角色轉換間,慢慢發現自己的偏好及獨特。

 

「群」和「獨」的抉擇

學者Erikson曾經提出,青少年時期常常會猶疑在各項的抉擇,並對外在的現象感到困惑和反思,卻又可能毫無保留的吸納。這時處於青少年狂飆時期的他們,對於身邊的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及反思之中,在不這麼同意大人意見的同時,卻擦亮眼睛、打開耳朵,充分吸納著大人的想法和觀感,在社會角色以及家庭經驗裡面,開始發掘自己多個層面的部分,在19歲以前慢慢統整成一個「獨特的我」。劇中白朗傑正處於一個「群」和「獨」的抉擇,在於他發現身邊的人各個害怕犀牛,卻下意識地變成頑固、僵化又不講人話的犀牛,讓他感到很困惑。

undefined

與世界「連結」和「失聯」

即使大家很畏懼,卻又為何又一個一個變成犀牛呢?

當白朗傑發現陌生人、主管、老師、朋友家人或者心上人,從畏懼犀牛爭相變形成笨重、頑固、醜陋又怪異的犀牛,這除了牽涉到「我就是主流」「一切看我」的個人信心,或者「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大聲說出來,卻隱含著似是而非的偽道理等。在"跟風"特意的抉擇中,青少年他們在發展出「我是怎樣的人」的過程,事常會面臨到一些內心的掙扎和糾結,這有幾種現象,例如:1.過度認同某人事物;2.為了逃避孤立感,認為和大家做相同的事情比較安全3.一下跟這群好,一下跟那群好,卻感到患得患失。

 

青少年時期特徵「想像觀眾」和「個人神話」

而青少年正處於一個"對認同的反思的階段,當他對原本認同的家庭角色、學校主流價值,以及他可能廢掉一個制度的失序,卻一時之間建立不起一套獨有的系統,而感到困惑,擔心與世界失聯,於是緊抓著一些與大家一樣的部分,或者認為社會比較大聲媒體風靡爭相流傳的價值,就覺得是對的。

這些焦慮感,在劇中呈現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小鎮,有衝撞的犀牛,大家從情況未明到莫名認可的變形,當人們面對要自願變成犀牛還是保有個人是人的獨特性從中迷失著。

以流行為例,當檯面上光鮮亮麗的藝人,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對青少年來說,為滿足個人神話的象徵,這位藝人本身的價值觀、想法,或者經紀公司形塑出這位藝人的定位就很重要,影響著這位青少年的認同感。

學者Elkind曾提出青少年時期會過度強調自己情感的獨特性,以及認為自己是被關注的對象。也基於此,更容易投注個人的情感和想像在檯面上的人物中,以滿足自己的想像。

undefined

青少年某些次文化,也隱藏著認同方面的群體暴力

在外在環境方面,有些人已經感受到成為犀牛的僵化、頑固及笨重,但毫不抵抗,是因為而對青少年來說,在同儕之間的「次文化」是,如果你膽敢不這樣,你可能會被嘲笑、孤立、排斥。當你說「我不懂、我不會、我選擇不這麼做」的時候,卻可能在同儕之間變成你無能的恥笑心態,導致他們在建立自我的原則時,無法更坦然的面對自己心裡面的聲音是什麼?所謂真正的抉擇,如果和大家不一樣,我有沒有辦法走在堅持的道路上?

 

陪伴孩子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

安潔莉娜裘莉曾說「大家都說我走錯路了,其實我只是走在自己的路上」。讓青少年的獨特有個家可以存放,是這個時期無論外在環境再怎麼變,都有一個存放他改變以及認可他獨特性的地方,慢慢建立青少年的自信。因為在這個時期,他所要面對的包含內分泌賀爾蒙的劇烈變化、身高體重的外在形象轉變,心裡面內在價值的認可和定位,對外面世界的所思所想等。

 

這些都是一種形變的過程,我們身為父母,透過【犀牛】一劇可與孩子討論「在這些(形變)的過程裡面,你是怎麼想的?「大家認為什麼是重要的,你覺得有道理嗎?」「對你來說,這些事情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逐漸透過思辨的對話過程,讓青少年更釐清自己的想法和觀感,在主流價值的脈絡中,尋得自己的獨特空間,好好安頓自己心裡面重要的價值和想法,在「群」與「獨」適時且頭腦清明地融入著,且自信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犀牛》 Rhinocéros
語言/字幕:法文發音,中文字幕 
演出長度:約110分鐘,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中劇院 
演出時間:11/18(五)19:30 │ 11/19(六)19:30 │ 11/20(日)14:30 
票價:400/800/1000/1200/1500/2000 
節目注意事項:
※本節目建議14歲以上觀眾觀賞 
※演前導聆於每場次演出前半小時舉行

圖片引用自台中歌劇院官方網站:http://www.npac-ntt.org/npacnttprogram?uid=14&pid=43

原著尤金.尤涅斯柯 Eugène Ionesco
導演德馬西-莫塔Emmanuel Demarcy-Mota
製作團隊法國巴黎市立劇院Théâtre de la Ville

補充文章來源:「因為害怕怪物,所以我們必須變成怪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