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58119_2563396907239094_3972315621714034688_n.jpg

[小年夜分享書]
姵瑩的這本「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
過年期間常是家人相處歡聚的時刻,卻也是許多人壓力的來源,因為當許久未見的姻親、長輩、晚輩和家人一起聚在一起,就想找話題,也因為平日沒有相處,關係就像臉友一樣只有看貼文和照片,沒有真正生活在一起follow到近況,話題的重疊性也變得較少,可能就拿過去對你的印象、目前你可以努力的目標、或者從聊天中變成一種對2019年年末評鑑的概念,包括家庭收入、結婚、生子、是否升遷等外在條件加以品頭論足一番,當你感到舒服or不舒服的感受,正視自己在關係上感受到『越界一步(多問一句)則太多、少一步(少問一句)則失聯』的狀況。這正是這本書的主軸『關係界線』,對華人來說,對界線的詞有時候會有負面的連結,這之中隱含著1.權力的高低和2.關係的遠近,例如如果A先跟B畫界線,那A是不是要讓B難堪,是不是高B一等,有了這些連結,讓關係界線連談的空間都被壓縮了,因為不好說!
/
書中舉了許多家庭中的互動例子,並且指出當界線模糊的時候,人就容易彼此干涉太多,在「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當我處理的時候超出你的期望,之後變成我也很有事」這樣的互相攪和之下,在關係中可以親近也可以衝突,如果不衝突就變成隱忍,然後維持了這樣的關係互動。
姵瑩在書中指出許多”我和你好,就不能和他好”的三角關係變化,以及在家庭中做牛做馬卻永遠孤單的家人、在家中作威作福卻永遠得不到尊重的家人、永遠置身事外天真的永恆少年、以及不安於室的彼得潘心態,將關係的互動,藉由淺白的文字,深刻的描繪著日常,犀利的指出關係的失衡,例如:掌控的母親VS邊緣的父親、可憐的母親VS惹事的父親、委屈的母親VS旁觀的父親等關係狀態(當然腳色可以置換亦同),在這些關係的互動中,可以看見蹺蹺板般的不平衡,而我們就在這樣的不平衡中長出”對自己的認同’、對父母的認同,以及對家庭的刻板印象,在年節的時期,正好是家庭觀察的最好時機呢!

 

內容簡介

  不願放手的父母背後,是離不開家的孩子。
  因為在你心底,還是有一個渴望被愛的小孩,失落在童年的歲月裡。

 
  你總是習慣扮演父母的傳聲筒,或是常聽其中一方大吐苦水?
  你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小大人」,即使長大成人,也還是一手包辦家中大小事?
  你總是一直為家庭付出,卻又總是因為無法讓父母開心而感到內疚?
 
  請注意:你可能已經過度涉入父母的夫妻界限,奠定了失衡又不健康的家庭關係。
 
  當孩子無法好好當孩子,長大後就可能成為內心長不大的「成年小孩」,一再渴望失落的愛與照顧。父母關係除了影響你的認知,也會影響你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以及個人領域和事業的發展。
 
  ■常見問題1:難以經營親密關係
  一直對原生家庭付出照顧,讓你沒有心力處理關係中的緊張,也讓你極度渴望找回失落的「被照顧」感。你可能會不自覺挑剔伴侶,難以對關係滿意;也可能因為害怕孤獨,而讓自己不斷在感情中受傷。
 
  ■常見問題2:職場成為家庭的延伸
  你在職場上往往是任勞任怨又使命必達的角色,因為職場也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延伸。你依舊是那個聽話順服的孩子,不知不覺承擔許多不屬於自己的任務,但又很難推辭。
 
  ■常見問題3:將現象複製到下一代
  婆婆和兒子共生,不允許兒子成為獨立個體,媳婦和孫子彷彿成了附屬品,無法被當獨立的人對待。當兒子不斷被父母抓回原生家庭當小孩,也容易讓妻子與子女成為共生體,繼續重複下一個循環。
 
  要脫離與原生家庭的糾結關係,不單只是對父母劃界限或將家人推開而已,而是要真正退出父母的夫妻關係,不再當那位彌補或代理的「情緒配偶」。
 
  ★擁抱幸福的5大步驟
  Step 1 賦權父親或母親,引動他們各自的功能
  Step 2 對父母放手,長出對父母的信任
  Step 3 退出夫妻界限,歸還責任
  Step 4 促進父母的夫妻關係/個人成長
  Step 5 退出角色,回歸自我
 
  本書將帶你看見「成年小孩」如何形成,以及難以離家、又難以放手背後深層的個人與系統因素。當你看清楚自己在家中的位置,逐步退出父母糾結的情感關係,你就能找回面對彼此關係的勇氣和力量,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本書特色

  ◎以家族系統與家族治療的觀點,從多個面向發現問題、剖析問題。
  ◎數則感心實例分享,讓你透過他人的生命故事看見自己,也看懂自己。
  ◎獨家收錄「家庭棋盤」練習,帶領你重新定義自己在家裡的位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