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173205_IMG_8010.JPG

「你知不知道媽媽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為什麼你不懂事點?」
「你爸爸不要你了,你怎麼還這麼不聽話?」
她掩面哭泣,躲到被子裡,想要隔絕這令人絕望的一切,包括10歲的兒子。
 
10歲的兒子,卻完全不懂媽媽發生了什麼事,自己又做錯了什麼。他無法不這麼想:
「我真是個災難……」
「是我害媽媽變成這樣的……」
「如果沒有我就好了……」
 
不敢付出 避免再一次的絕望
長大後的他,在每段交往關係中,都無法很投入。他常常無法給予對方肯定和讚美,因為他想像如果讚美對方太多,「對方就會自滿,不會再付出更多。」他也不敢對彼此的關係加以承諾或規劃,因為他覺得到頭來一定是令人失望的。
 
只要一和對方吵架,他就封鎖一切,也認為對方一定不會想再理他。為了不被拒絕,他就先拒絕別人,甚至莫名其妙消失,好懲罰對方可能對他的拒絕。最後他會否認一切,說:「那女生其實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真是好笑,明明是你有問題,卻說我有問題。」
 
說這些話,其實並沒有讓他比較好受。他只是太害怕被拒絕,所以用最壞的方式斷尾求生。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常常被拒絕的孩子,他對世界是不信任的。他不相信有人可以幫助他,所以當他遇到困難,他不能講,也習慣不講。

試著覺察不安或恐懼的原因

 

在此案例中,他所遇上的是第一個主要照顧者對他長期的拒絕,這種被孤立的感覺,就像世界毀滅一樣劇烈且強大。
 
過去曾有一個案例,當母親生氣時,她會威脅要把孩子冰進冰箱冰死他,所以他後來上廁所都不敢關門,連開冰箱都要離冰箱遠遠的。對於密閉的空間也總是有窒礙感。
 
還有另一個個案,一個孩子被母親關進廁所,但母親竟然忘記了。這孩子長大後,只要孤獨一人時,就會感到強烈的不安,甚至莫名的想哭。

 他不斷談戀愛,但每次談,每次都失敗,因為他只是為了安撫自己童年孤單時的無助,而不是為了經營兩個人的情感。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不安時,需要好好看一看這殘酷威脅的來源,才能理解為何出現「害怕被拋棄」或「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甚至「認為別人的意圖都是惡意」的恐懼。
 
「自我」是自己的評價 無關乎他人
有時候,當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卻不被認同,甚至還被指責時,在那一瞬間,我們往往會有一種不被相信和理解的孤獨感,我們會覺得「自我」受傷了。
 
不過,想想我們身上的各種器官,這些器官並不會因為別人的否定而不存在,只有「自我」,會因為別人的否定而受傷或崩壞。所以請記得,「自我」是來自於你自己,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別人的意見或看法,請僅止於參考,別將他人對你的看法,牢牢像標籤般,貼在自己身上。
 
善用「萬能選擇篩」 捨除傷害你的話語
有時,我們的恐懼是來自於擔心被孤立,但你其實可以去

 注視恐懼、梳理你的恐懼,或者選擇與自己的恐懼共處,而不擴大恐懼,讓自己的生活與生命被箝制。


為什麼當他人說:「你這樣真的很不像話。」「你這樣真的很糟糕。」時,你就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了呢?除了肯定你自己,給自己更多自信之外,你可以試試「萬能選擇篩」,將你聽到的話語做,自己選擇哪一些話語就讓它篩掉,從你指間流走,而不讓它影響你的心情或生活。
 
◎ 本文摘自/《看不見的傷,更痛》  ◎ 編輯/王家瑜整理

http://health.tvbs.com.tw/topic/article/3059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